第75章 弑帝西遷(2 / 2)

“汝等來此何為!”

劉辯挺起胸膛,鼓著勇氣上前問道。

“春日正暖,特來獻酒!”

李儒深深吐了口氣,咽了咽喉嚨,繼而麵色一厲,端著酒斛大步上前。

劉辯麵色驚恐,嚇得往後退了半步,指著李儒罵道:“爾等竟如此大膽!”

李儒沉默不答,唐姬已搶上前來,欲要奪去毒酒,卻被甲士隔開,隻留著劉辯退至欄杆。

“請弘農王飲酒!”

幾名甲士立時大喝,劉辯麵色煞白,看著捧著拖盤,跪在眼前的李儒,身形顫抖地走了過來,對視著清澈透明的酒水,忽而慘笑著道。

“天道易兮我何艱,棄萬乘兮退守蕃。逆臣見迫兮命不延,逝將去汝兮適幽玄……”

一旁的唐姬早已泣不成聲,哭成了淚人,隻見劉辯轉過頭來,深深地看了她一眼,言語哽咽著道。

“卿王者妃,勢不複為吏民妻。今日天喪我劉辯,從此與卿長辭!”

劉辯說到後來,幾乎滿懷悲愴,越發鏗鏘有力,果決轉身奪過毒酒,大笑著流著眼淚,遂一飲而盡。

“臣李儒,恭送吾王歸天!”

李儒跪在地上,緩緩地放下拖盤,對著毒發身亡倒地的屍首伏拜三次,徑直轉身下了閣樓。

翌日清晨,弘農王被鴆殺的消息傳遍京都,百官如喪考妣,皇甫嵩朱俊等元老大臣石捶手頓足,哀哭不止,楊彪等人還未來得及串訪,便被董卓派遣軍士請到朝堂議事。

等到召集百官,董卓朝著上方的娃娃劉協微微拱手,便踏步出列,環視諸人,腰間的佩劍擊玉,走起路來叮當作響,隻聽得他朗聲道。

“關東叛逆舉兵向洛,京都已成阽危之域,近聞童謠語曰:東同一個漢,西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俗語又曰: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臣董卓,奏請聖上西遷長安,以保萬乘江山!”

“萬萬不可!”

董卓話音未落,群臣駭然失色,司徒楊彪麵色一凝,匆忙出列阻止道。

“關中殘破零落,今無故捐宗廟,棄皇陵,恐百姓驚動。天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望相國鑒察!”

太尉黃琬也出言附議,力挺楊彪。

“司徒所言有理,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時,焚燒長安,盡為瓦礫之地;更兼人民流移,百無一二,今棄宮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洛陽乃百年之國都,漢祚之所在,豈可輕易廢棄!”

董卓怒目來瞪,暗道今日這幫人吃了豹子膽了,居然敢出言反對,不就是殺了個廢天子麼,難道都活膩了想去殉葬不成!

但此時在朝堂之上,他還是收了些火氣,隻是有些不慍地道。

“今京畿百姓俱在洛陽,即可充實關中之地;長安有崤函之險,更近隴右,木石磚瓦,克日可辦,宮室營造,不須月餘,遷都有何難耶!

昔者盤庚遷殷,乃有商之中興;秦遷鹹陽,遂就王霸之業,今遷長安,正是順天意,承眾望,延我大漢國運之舉,望聖上明察!”

“相國不可!”

隻見司空荀爽又跳了出來,如此三公盡皆出列,董卓終於眉毛上下聳動,暴跳如雷,不等他廢話便厲聲嗬斥。

“洛陽靈氣汙垢,弘農王因此暴亡,汝等欲留此地耶!”

楊彪、黃琬、荀爽三人身軀一震,董卓這已經是赤果果的威脅了,隻怕多說一句,便要人頭落地,永遠留在洛陽。

見場中立時肅穆下來,朝堂落針可聞,董卓這才收斂怒容,冷哼一聲,再次拱手朝上進言。

“臣董卓,敢請聖上西遷!”

百官瑟瑟發抖,逆賊跋扈朝堂,高坐龍椅之上的娃娃劉協,發出稚嫩的童音。

“善,但聽相國安排。”

董卓哈哈一笑,百官身軀一軟,王允左右張望,見諸人垂首喪氣,隻在心中默默計較,待得眾人散去,這才匆匆回府。

聽著院裏美妙動人的歌聲,王允猛地停下腳步,左思右想,終究沒有過去。

畢竟義女新收,施恩不厚,若將這等大事輕易交托,隻怕下一個被烹的就是自己了。

王允回了書房,匆匆寫下書信,這才召來管家王堇,吩咐他將新買的蜀錦送給小姐。

“老爺,不知……是哪位小姐?”

“何須多問,自然是貂蟬!”

王堇連連點頭,正要轉身出去,卻見王允又叫住了他,隻見其陰冷著目光,從懷裏摸出一封信件,語色極為肅穆。

“速尋一可靠之人,穿山越嶺,將此信送往盟軍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