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是普米族一年一度傳統的隆重節日。一般要過三五天。
普米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據記載,普米族源於我國古代遊牧民族,居住在青藏高原,後來逐漸南遷到川、滇邊境地區。如今雲南的蘭坪、寧蒗兩縣,是普米族主要分布的地方。寧蒗的普米族,以臘月初七為除夕,初八為歲首。節日前,各家各戶要大掃除,準備年貨。除夕這天晚上,要吃團圓飯,每家都在院內、大門外、屋頂上栽插青鬆,以示四季常青,興旺發達。當夜要留人守歲,雞叫頭遍,頓時銅炮聲四起,海螺號“嘟嘟”響徹寨子上空,以示報歲。接著家長主祭房頭,祝願平安吉祥,五穀豐收。青年男女跑到溪邊舀水,以最先取得淨水為吉祥。祭畢,家人團聚吃酥油糯米飯。家中有年滿13歲的男女兒童,還要舉行隆重的“穿褲子禮”和“穿裙子禮”。
年節期間,親朋互相拜年祝福。青年們舉行打靶、賽跑、賽馬、捉飛鳥、打秋千等娛樂活動。兒童們到附近青山裏去遊玩。節日裏,男女青年各自帶著炒爆的包穀、青稞、小麥、麻子等到山上舉行“滅蟲”儀式,在一個大簸箕裏,放進各種爆花,姑娘們把各自的手鐲埋在爆花裏,爆花當做“小蟲”,手鐲當做“大蟲”。人們圍著簸箕吃爆花,象征消滅“小蟲”,誰的手鐲先露出來,大家便用手指在她的手背上彈一下,示意“大蟲”也被消滅了,從而這一年的莊稼再不會發生蟲災。
節日最後一天,人們盛裝打扮,扶老攜幼上山露營,舉行篝火晚會,青年男女們唱歌跳舞,盡情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