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好思路是一種境界(5)(1 / 3)

我們當然都希望自己能結交到純粹的“一個”的朋友,但是我們更應該將心比心,在別人需要時作別人的“一個”朋友,雖然真正的朋友是不期望回報的,但是心是可以用熱情用行動去溫暖去感動的。在朋友有難時,如果我們做不到舍己救人的高風亮節,那麼也不要幸災樂禍,更不要落井下石吧!

謙卑地出類拔萃

那些人性冷漠傲慢的成功者很容易遭受人們的冷眼及突然的失敗;而那些在人性上表現出謙卑和愛心的成功者將得到人們加倍的尊敬和愛戴,並因此而獲得持續不斷的成功。

“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謙卑原則是中華的優秀文化傳統,而現實中卻也有以“人怕出名、豬怕壯”這樣的俗語來消磨人們的成功欲望,甚至有“槍打出頭鳥”來威嚇那些出類拔萃者的進取心。其實,謙卑和出類拔萃不一定是矛盾的,很多時候謙卑是幫助你最後出類拔萃的手段。

那尊被稱為“鎮館之寶”的跪射俑被稱為兵馬俑中的精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傑作。

仔細觀察這尊跪射俑:他身穿交領右衽齊膝長衣,外披黑色鎧甲,脛著護腿,足穿方口齊頭翹尖履,頭綰圓形發髻。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豎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側,雙目炯炯,凝視前方。雙手在身體右側一上一下作持弓弩狀。據介紹:跪射的姿勢,古稱之為坐姿。坐姿和立姿是古代弓弩射擊的兩種基本姿勢。坐姿射擊時重心穩,用力省,便於瞄準,同時目標小,是防守和設伏時比較理想的一種射擊姿勢。秦兵馬俑坑至今已經出土清理各種陶俑1000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損壞,需要人工修複。而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是惟一一尊未經人工修複的。仔細觀察,就連衣紋發絲都還清晰可見。

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

這得益於他謙卑的姿態。首先,由於跪著所以他身高隻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馬俑的身高卻比他高半米多。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兵馬俑坑都是地下通道式土木結構建築,當棚頂塌陷土木俱下時,高大的立姿俑首當其衝,低姿態的跪射俑受損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個支點呈等腰三角形支撐著上體,重心在下,增強了穩定性,與兩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不易傾倒破碎。因此,在經曆了兩千多年的歲月風霜後,依然能完整地呈現在我們麵前。

由跪射俑我們可以想到處世之道:把姿態放得低一點,也許最後能獲得完美的人就是你。初涉世的年輕人,往往個性張揚,率意而為,不求委曲求全,結果可能是處處碰壁。而涉世漸深後,就知道了輕重,分清了主次,學會了內斂,少出風頭,不爭閑氣,專心做事。像跪射俑一樣,保持生命的低姿態,謙卑低調,避開無謂的紛爭,更好地保全自己,成就自己。

要想學的謙虛,必須首先從心裏明白張揚的害處。張揚幾乎是任何人都要犯的錯誤,並且是反複犯的錯誤。人無非為了名利,有了名有了利,不張揚就覺得前麵的努力是白辛苦。從這點來說張揚似乎是可以理解,但你張揚了就會引起周圍人的妒嫉,這種妒嫉情緒會像一種空氣毒素一樣慢慢影響你的行為,使你的行為越來越自以為是。並且最終導致一個巨大的挫折。

清楚了張揚的不可取之處,我們就會主動地去克服張揚。提高自己的修養,樹立比較遠大的目標是第一步,那樣的話就會覺得現在的成績隻是萬裏長征第一步,與需要達到的目標相距甚遠,自然就會多了一份低調。當一個人對別人謙卑了,大家的自信心會得到滿足,在同等條件下,大家就會照顧謙卑的人,這樣謙卑的人就會得到比別人多的機會,就有了優勢。謙卑絕對不能勢力,謙卑一定要跟勢力眼劃清界線,謙卑要保持一貫性,無論對上級還是同級都一個樣,否則的話謙卑的人反而被別人看不起。

那麼為什麼要保持一定的謙卑呢?精神分析學家阿德勒認為,人不管在什麼狀態下,內心深處都是自卑的。人對成功的追求其實就是希望通過成功來不斷消除內心的自卑感。但在這個過程中有些人因為不斷地失敗而變得極度自卑,最後患上“自卑情結”;也有人走向另一極,通過對成功不擇手段地追求而變得極度自信,但這種被稱為“優越情結”的狀態其實隻是對內心自卑的掩飾。這兩種極端都是自卑的表現,極度自卑自然不妥,但適度的自卑——也就是謙卑卻能夠給人帶來行動的能力和動力。

如何保持謙卑的姿態克服極度的自卑呢?那就是追求出類拔萃。追求某種意義的成功,是克服自卑的過程。但是在此過程中,有很多物質化的標準,比如我被人尊敬,我被人認可,我有大量的資本,我可以一呼百應等等,這些物質化的標準很容易把人導向一個極端。可取的標準是,社會興趣——它是成功的人性標準。真正的成功必須是在社會興趣這樣的人性標準上,而在和人的交往中,人性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態度是決定社會興趣是否成功的標誌。因而,隻有謙卑和有愛心的人,才可能在社會興趣上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