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遊客給的食物,狼休想得到,猴子不順心可就拿狼出氣。天冷了,猴子還要睡在狼的懷抱裏取暖。狼稍有不從,便會遭到毒打,其中一隻狼的耳朵都被揪裂了。
從猴子怕狼到狼怕猴子,這其中奧妙隻在於猴子發現了狼的弱點,並避開自己的弱點,狼無法克服自己的弱點,便隻好變成小綿羊,任猴子欺辱。
可見勝負不僅僅取決於技藝的高低,它還由諸多因素牽製。如果不是在籠子裏。猴子是打不過狼的,可處在那樣一個特殊的環境裏,狼的優勢不再是它取得成功的條件,而猴子的劣勢反而成為它們打敗狼的優勢。所以,如果想要取得成功,不但需要揚長避短,更需要充分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並創造條件實現優勢和劣勢的轉化。
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許多人最後之所以敗,就是因為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又拿自己的弱勢沒辦法。克服不了自身弱點,就沒有優勢,也就不能取得成功。
有這樣一個故事,三個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個人拿了把雨傘,一個人拿了根拐杖,第三個人什麼也沒有拿。晚上回來時,拿傘的渾身是水,拿拐杖的渾身是傷,而什麼也沒有拿的卻安然無恙。於是前兩個旅行者不解地問第三個旅行者為什麼會這樣,第三個旅行者回答說:“當大雨來臨時,我躲著走;當路不好走時,我細心地走。所以,我既沒淋濕,也沒跌傷。”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個中原因無非是:拿傘的依仗有傘,不在乎大雨;拿拐杖的依恃有拐杖,不在意路滑;而什麼也沒拿的,遇上大雨就躲著走,麵臨路滑就小心走。
如此說來,前麵兩個人的失敗倒是因為憑借了優勢。是的,許多時候,優勢並不能使人成功,反而會使人敗倒。
所以我們就需要正確地看待自己的優勢和缺陷,優勢對一個事物的成敗是兩麵性的。正如上麵故事中所提到的,前兩人因為優勢反而導致失敗,證明了優勢利用不當,也會成為劣勢。因為優勢與成功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優勢往往是客觀存在的,若想借助優勢而成功,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打個比方說,優勢如同高樓大廈的基礎,但它不是高樓大廈。由基礎變成高樓大廈,就必須在基礎之上添磚加瓦,付出勞動,流出汗水。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恰當利用優勢,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過去的優勢未必是現在的優勢,而現在的優勢又未必是將來的優勢。我們要正確認識到這個變化,不能僅停留在優勢的基礎上,還要通過不懈的努力,審時度勢,將劣勢轉化為優勢,充實現有優勢,使劣勢不“劣”,使優勢更“優”。
優勢僅僅是成功的條件,並不意味著成功。成功需要的條件有許許多多,優勢隻是其中的一種,最多隻能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但處於劣勢的人,隻要不懈努力,善於轉化,也同樣可以獲得成功。
有一個12歲的小男孩,在一次車禍中折斷了左臂,然而他卻很想學柔道。最終,他拜一位大師為師。可是半年過去了,大師隻教給了他一招,但在幾個月後的一場比賽中,小男孩輕鬆地贏得了冠軍。他問師傅為什麼自己能取得勝利,師傅答道:“第一,你幾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難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對付這一招的惟一辦法就是對手抓住你的左臂。”小男孩的生活缺陷在比賽中變為了優勢,也並不誇張。
所以說,優勢並不是取得成功的惟一條件,弱勢經過合理的轉換,也可以實現成功的夢想。
優勢和劣勢都不能決定成功,決定成功的因素是人。換句話說,成功取決於人如何使用優勢和轉化劣勢。如果優勢使用恰當,就會加速成功的進程,促進事物的發展,甚至創造出最大的成功,但如果優勢使用不當,就會減緩成功的速度,與成功擦肩而過,弄不好還帶來嚴重後果;如果能正確認識到自己的劣勢,並找出避免劣勢的途徑,劣勢就不會成為影響成功的因素,如果能根據現實環境,合理地轉換劣勢,那麼劣勢還有可能成為促進成功的積極因素。所以,無論是擁有優勢者,還是處於劣勢者,隻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處境,發揮自己的優勢,轉化自己的劣勢,就能取得成功。
我們每個人都有優勢和劣勢,關鍵是我們如何對待它們,是做被猴子欺辱的狼。還是做征服狼的猴子,決定權在我們自己!
走直線和走圓圈
智慧的選擇能讓我們舉重若輕,正確的方向會給我們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不想一生圍著磨盤做勞而無功的努力,那就設定一個同樣路程的走直線到達的目標,因為選擇的不同,收獲的人生也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