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好思路是一種境界(9)(1 / 3)

有一匹馬和一頭驢子是好朋友,馬在外麵拉車,驢子在屋裏拉磨。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去西域經商的商人需要一個腳力。驢子想到路途的遙遠,說不定路上沒有食物,還可能葬身沙漠,它說:“還是在磨房裏吧,什麼都不用擔憂。”馬同意去,於是馱著貨物踏上了前往西域的道路。幾年後,這匹馬又馱著從西域運回的禮物回到了驢子身邊。馬向驢談起這次旅途的經曆時,描述的那些神話般的境界,美麗的異國風情,使驢子聽了大為驚異。驢子驚歎道:“這是多麼有意義的經曆啊!那麼遙遠的道路,我連想都不敢想。”馬說:“其實,我們走過的距離是相等的,當我向西域前進的時候,你一步也沒停止。不同的是,我有一個遙遠但明確的目標,並且一直按照正確的方向前進,所以我經曆了一個廣闊美麗的世界。而你卻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圍著磨盤打轉,永遠走不出腳下的圓。”

這個故事所要說明的道理,直白得不用再作任何解釋。它告訴我們:如果沒有選擇一個正確的方向,將永遠生活在狹小的天地裏。

想想我們每天的生活,為生計而工作、為休閑而娛樂,包括運動走過的路,何止千裏百裏,即便是在家裏呆著,一天也在不經意間走上幾千步路。平均每天走一公裏是一件極其簡單的事,按這樣計算,一年就走365公裏,60年就能走21900公裏。而地球的周長是40076公裏,如果一個人每天堅持走2公裏,那麼繞地球走一圈將是每個人都能實現的夢想。可真正能繞行地球的又有幾個人呢?應該可以用鳳毛麟角來形容,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沒有一個方向,不能朝著一個明確的目標行進,哪怕走上幾萬公裏,也不過像那頭拉磨的驢一樣,重複的是永遠走不出的圓。

其實去西域馱貨物的馬,和在磨房裏拉磨的驢,都是為了每天能有食物吃,它們的區別僅僅是在不同的目標下奔波、勞碌,付出的代價並沒有質的差別,但最後的結果卻大相徑庭。

成功者與普通人最大的區別是:成功者把生存當作了實現目標的手段,而普通人把生存當作了惟一的人生目標,所以要想在生活還有事業上有所成就,不需要十分艱辛地努力,隻需要一個明確的目標,並每天為之而付出一點的努力,能堅持下來,得到你想要的將是輕而易舉的事。就像馬和驢走的路程相同,但一個走的是直線,一個走的是圓圈,所以最終馬得到的要比驢得到的多。如果一開始驢能給自己設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它也一樣能走到西域。

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

一隻蝴蝶不小心飛到了屋裏,它用盡全部的力量渴望從玻璃窗頂端飛出去。然而,它卻無法從“光明”的途徑裏飛到外麵自由的世界,無論怎樣拚命衝撞也無濟於事。而離窗戶隻有幾步遠的大門是敞開的,它隻要花十分之一的力氣,調整策略,繞道而行,就可以回到外麵自由的天空了。幾天之後。這隻蝴蝶撞死在了玻璃窗下。

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像蝴蝶一樣的人呢?他們兢兢業業,非常勤奮,卻並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們沒有足夠的智慧做出正確的選擇,就像可憐的蝴蝶一樣,越是努力,在現實的困境裏陷得越深。成功的人一定付出了努力,但付出努力的人不一定能成功。這中間的原因就是:如果沒有選擇正確的方向,努力就會成為一種徒勞無功的掙紮。

所以說,智慧的選擇能讓我們舉重若輕,正確的方向會給我們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隻要努力,我就會成功”是很多人的人生格言。然而事實上情況並非如此,在很多時候,努力可能隻會讓人走入陷阱。就像那隻蝴蝶一樣,在自我畫定的陷阱裏悲哀的死掉。有句諺語說:“貧窮,是花費大量的精力卻隻能得到一點點成果;富有,則是花費少量的精力而能收獲大量的成果。”由此看來,努力與成功之間並不能劃上等號,那些“努力就會成功”的思想隻能將人導入誤區。如果我們努力的方向是錯誤的,就會像古代寓言“南轅北轍”中講的一樣,越是努力,跑得越快,離自己的目標就越遠。

我們所生活的社會,就像一個金字塔,越到下層人越多,而擁有的財富就越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因為處於金字塔底部的人都處在一種“三忙”的狀態中。他們每天很辛苦的“忙碌”著,並且是很“盲目”的忙碌著,於是,對自己的人生目標一片“茫然”!有位偉人說過:“一個選擇正確方向的瘸子能超過一匹誤入歧途的快馬。”我們要告訴你們:眼光比能力更重要,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就是為什麼成功的人是少數而他們看起來並不像普通人那麼忙碌、盲目、茫然的原因。

如果不想一生圍著磨盤做勞而無功的努力,那就設定一個同樣路程的走直線到達的目標,因為選擇的不同,收獲的人生也將不同。

善於借用別人的力量

隻有善於借用和依靠別人的力量,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成為人生舞台上的智者和贏家。

我國有句古話,“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某個高校曾就這個話題開了一次辯論會,辯論是應該“退而結網”,還是應該“借網先捕”,哪方辯論勝利並不太重要,值得我們深思的是:當機遇來臨,我們是一味依靠自己,還是借助別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