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精力和智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個領域都精通,每種技能都掌握,要知道,天下的飯不是一個人能吃完的。所以,我們不要苛求自己成為全才,成功的路上,我們要不斷地借助外力,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是完美的,但所有人的力量加在一起,就能創造多彩世界。我們每個人隻擁有其中成功的某一部分條件,隻有借鑒他人的優點,借助別人的力量,善於假借於物,方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古代有一位將領,率兵迎敵。巡尉問:“士兵還沒有吃飯,怎麼能打仗?”將軍卻胸有成竹地說:“你們馬上出發,午飯隨後就送到。”巡尉有些難以置信,在片刻之間,如何準備這麼多的飯菜。
原來,將軍早有良計在心,他吩咐差役抬著竹籮木桶,沿街挨家挨戶叫道:“將軍大人買飯來啦!”這正是居民做午飯的時刻,他們得知將軍要買飯給士兵做軍糧,便爭先恐後地把剛燒好的飯端出來。就這樣,熱氣騰騰的飯菜送到了士兵手中。
士兵們既吃飽了肚子,又沒有耽誤戰機,最後打了一個大勝仗。
故事中的將軍在戰機麵前,借別人的手,燒自己的飯。既沒有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又鼓舞士氣贏得了戰爭,將軍的買飯之舉,看來有些荒唐,但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不是想出這麼個高明的妙計,等他們自己做好飯吃完的時候,敵人可能早已攻破城門了。
同樣,一名優秀的管理者,不必事事躬親,做太多的具體的事情。因為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隻有巧妙發動群體的力量,借用別人的智慧,才能遊刃有餘地實現自己的管理目標。合格的管理者都有較強的駕馭人才的能力,正因為他們能知人善任,善於借助別人的力量來為我所用,才取得了超常的成就。
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對鋼鐵產業並不精通,他本人也不懂得煉鋼的流程,但他知道怎樣讓內行的專家為自己服務,明白作為領導者,他不必去做具體的事情。他要做的,隻是發現那些有才能的人,並收到麾下為己所用。他曾經以一百萬年薪,聘請查理·瓦伯為公司第一任總裁時,這個舉動曾在美國引發了強烈反響。但他說,我看重的是他出色的激勵員工的才能。果然,查理·瓦伯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帶領公司創造了驚人的業績。
卡耐基曾這樣說,即使我現在破產了,隻要公司的員工還在,三年後,我又會擁有一個同樣規模的公司。
是什麼讓他擁有如此堅定的信心?是他善於借助別人的力量實現自己目標的能力。
凡是取得成就的人,沒有一個是靠單幹摘取勝利果實的。很多人不是沒有能力,也不是不能吃苦,更不是沒有眼光,但他們最終淪於平庸的原因就是不懂得利用他人的力量,犯了“單打獨鬥”的忌諱。隻有善於借用和依靠別人的力量,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成為人生舞台上的智者和贏家。相信很多人都借過錢,但借錢也有技巧的生熟,也分境界的高下。有的人借了錢卻沒錢還上,而有的人借了卻能以錢“生”錢,創造自己人生的財富。
中國內地富豪黃光裕,就是通過借別人的錢成就了自己的事業。
這個沒有顯赫家世背景、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相貌平平的廣東小夥子,通過借銀行的錢、借廠家的錢、借股民的錢,甚至是借同行的錢,運用自己驚人的理財技巧,用借來的錢,成功經營了國美電器這個家電行業的龍頭企業。
走在沙漠中的人,不肯接受別人遞過來的手杖;行駛在大海上的扁舟,不肯接受燈塔的指引,後果隻能是葬身於黃沙中,消逝在大海裏。
所以,無論是身處困境還是麵臨機遇,都要明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隻有借助拐杖的力量,才能更快地攀上人生高峰。
掌握取舍的藝術
生活中所謂的聰明人,在於他懂得如何在舍得之間選擇。掌握了取舍的藝術,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時每刻都麵臨著取舍的選擇,小到日常生活的安排,大到人生職業的意向,都需要我們做出選擇。選擇了陪老板吃飯就不能陪朋友逛街,選擇了進入外資企業就失去了事業單位的穩定,我們隻能走一條路,所以,在取舍之前我們要想好,哪種是自己喜歡的,哪種是自己有把握得到的。因為人的一生隻能走一條生活道路,做老師就不能做音樂家,做學者就不能做商人,我們在設計自己的人生時,要學會取舍的藝術。
某著名歌唱家曾經有過這樣的一段經曆:
在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做麵包師的父親就開始教他學習唱歌。並鼓勵他刻苦練習,培養嗓子的功底。可後來,他上了一所師範學院,在他畢業那年,一個很有名望的專業歌手想收他做學生。在當教師還是歌唱家之間,他很是猶豫,“我應該怎麼辦?”他問自己的父親。他的父親回答說:“如果你想同時坐兩把椅子,那麼你隻會掉到兩個椅子之間的地上。在生活中,你隻能選定一把適合你的椅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