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成吉思汗正在帖蔑延客額兒(又作帖麥該川,今貝爾湖和克魯倫河河口處)之地圍獵。當他得報後,立即召集“忽裏勒台”與眾將商討對策,群臣中多以方春馬瘦,宜待秋高馬肥為由,不同意出兵,唯其兩弟主張及早發兵攻打乃蠻。斡赤斤言:“事所當為,斷之在早,何可以馬瘦為辭。”別裏古台亦言:
“乃蠻欲奪我弧矢,是小我也,我輩義當同死。彼恃其國大而言誇,苟乘其不備而攻之,功當可成也。”成吉思汗悅,決定起兵迎戰。出征前,他把軍馬集於合勒合河旁的建忒該山,下令進行整頓。其一,將全部兵馬按千戶、百戶、十戶的軍製統一編組,委派了千夫長,百夫長和什夫長等各級那顏;其二,設立扯兒必官,任命其親信那可兒六人為扯兒必;其三,成立護衛軍,設八十宿衛,七十散班;從千戶、百戶那顏和白身人的子弟內揀選有技能身材好者做護衛;又命阿兒孩合撒兒選拔一千名勇士,組成先鋒隊,並由其統領,“如廝殺則教在前,平時則做護衛”。軍隊的重新編組和護衛軍的建立,使成吉思汗的軍隊成為一支紀律嚴格、戰鬥力強和高度集中的武裝力量,這不僅加強了汗權,而且使追隨他的那可兒們得到了大小官職,從而激勵他們更勇猛地去戰鬥。
軍馬整頓完畢,1204年四月十六日,成吉思汗祭旗纛,以者別、忽必來為先鋒,麾師逆怯祿連河西進,至薩裏川與乃蠻軍相遇。成吉思汗依照朵歹扯兒必的計策,夜令人各燒火五處為疑兵。太陽汗原以為成吉思汗兵少馬瘦,可以輕取,及得到前哨報告蒙古兵“如星般多”,“軍馬已塞滿撒阿裏客額兒(薩裏川)地麵”時,“孕婦更衣處,牛犢吃草處”都不曾到過的太陽汗,又驚疑畏懼,雖勉強自合池兒水起兵,順塔米兒河渡過斡耳寒河(又作斡兒豁河,今鄂爾渾河),然而軍心已亂,失去鬥誌。劄木合等見成吉思汗軍馬整肅,又率部不戰而走。這時成吉思汗軍馬已逼近,兩軍激戰於納忽山(在今鄂爾渾河東,土拉河西),成吉思汗的“四狗”者別、忽必來、者勒篾、速不台如狼入羊群般衝殺。乃蠻軍大敗,太陽汗負傷被俘,旋即死去。其子屈出律(又作古出魯克)與脫黑脫阿等率殘部逃奔歪祿汗。
太陽汗所屬的乃蠻部眾遂為成吉思汗所征服。是役太陽汗之母古兒別速被執,成吉思汗對她說:“你說達達(蒙古)歹氣息,你卻如何來?”遂納了。乃蠻部掌印官塔塔統阿亦被俘,後效力於成吉思汗,創製了回鶻式蒙古文。
在克烈、乃蠻等部相繼敗亡之後,劄木合輾轉逃入倘魯山(又作唐麓嶺,今唐努山)中,被跟隨他的五名那可兒執送成吉思汗,按懲處本部貴族的習慣,賜其不流血死。至此,成吉思汗完成了統一蒙古各部的大業。
1206年(宋開禧二年,金泰和六年),各部貴族在斡難河畔舉行“忽裏勒台”,成吉思汗被推舉為全蒙古的大汗,建立了“也客·忙豁勒·兀魯思”,即大蒙古國。
成吉思汗建國後,即發兵攻按台山(今阿爾泰山)北的乃蠻歪祿汗,戰於莎合水(今科布多河上遊索果克河),將其消滅。依附於歪祿汗的屈出律、脫黑脫阿等逃往也兒的石河及其支流不黑都兒麻河(今額爾齊斯河支流布赫塔爾馬河) 一帶。不久,斡亦剌部首領忽都合別乞向成吉思汗投降。於是,大蒙古國的疆域,東起今興安嶺,西至阿爾泰山,南抵陰山,北達貝加爾湖。
成吉思汗即位後,采取了一係列鞏固統治的措施:實行領戶分封製,將全蒙古部眾分為九十五個千戶,上置萬戶,下分百戶、十戶;擴建護衛軍;製定成文法《大劄撒》,設置“劄魯忽赤”(斷事官);確立行政製度以及創製蒙古文字等。
蒙古各部的統一和大蒙古國的建立,為蒙古民族的形成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名家回眸
成吉思汗是創造草原神話的英雄,統一蒙古各部落,解除了常年的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元史專家韓儒林先生曾經對成吉思汗做出了這樣的評價:自成吉思汗統一各部落之後,有不少非蒙古的人民也被吸收進去。於是蒙古頓時成為一個勢力強大、人民眾多的共同體的名稱。我們不能說有了成吉思汗才有了蒙古族,但成吉思汗的統一事業對蒙古族的形成是一個很大的貢獻,這一點是不能否認的。應該說,蒙古族在世界曆史舞台上起重要作用,是從成吉思汗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