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一代梟雄橫空出世——忽必烈建立元朝(3)(3 / 3)

帝師代表佛教保佑皇帝,為皇室作各種名目的佛事,如為呈帝和皇室成員祝延聖壽、禳災祛難、祈禱國泰民安,等等。在思想文化方麵,就忽必烈個人而言,他既利用漢儒在漢地實行漢法,也利用藏傳佛教為鞏固其統治服務。忽必烈非常重視八思巴所創的蒙古新文字,新字一經進呈,他立即下詔在全國推行。

新字是以藏文字母為基礎創製的一套拚寫符號,采用豎行自左至右的書寫方式,“它可以用來拚寫蒙古、漢、畏兀、藏等語言,所以實際上是供元朝統治下的各民族共同使用的一套拚音字母。它的創製可以說是在元朝統一中國的曆史條件下,我國曆史上第一次打算統一各民族文字字形的嚐試,也是第一次用一套拚音字母來記寫漢語的嚐試。對元朝將眾多的民族統一為一個大帝國和消除或減少民族間語言文字上的隔閡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

名家回眸

忽必烈與八思巴的曆史性會見和他們之間宗教、政治關係的確立對元代的統治、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都具有重要和深遠的影響。

忽必烈與阿裏不哥之爭

1259年,蒙古帝國的蒙哥汗在合州釣魚台戰死了,他的死引發了以阿裏不哥為代表的守舊派和以忽必烈為首的“漢法”派的汗位之爭。阿裏不哥是拖雷的第七個兒子,憲宗七年(1257)蒙哥親征南宋時,留幼弟阿裏不哥守和林,剝奪了忽必烈的兵權,並對他所管的河南、陝西民政、財政進行審查。在與忽必烈的矛盾暫告緩和後,迫於右翼統帥塔察兒軍失利,才又命忽必烈統右翼軍。九年(1259),蒙哥死於合州(今四川合川)釣魚城下,蒙古國再一次出現了汗位空缺。此時,術赤、察合台兀魯思同大蒙古國的離心傾向逐漸增強,窩闊台後裔的力量嚴重削弱,未來的一場汗位爭奪戰將在拖雷諸子間展開。

拖雷正妻唆魯和帖尼在世的三個兒子以忽必烈為長,時正在征南宋東路軍中;旭烈兀為次,在征敘利亞、伊拉克軍中,幼子阿裏不哥在都城和林。在蒙哥與忽必烈的矛盾衝突中,阿裏不哥與蒙哥政見一致,因而蒙哥親征前,讓阿裏不哥統率留下的軍隊和斡耳朵,把兀魯思交給了他,並把自己的一個兒子玉龍答失留在他那裏。於是,在拖雷家族中便形成了以阿裏不哥和忽必烈為首的兩派政治勢力,作為蒙哥在朝中的代表,在汗位的爭奪上阿裏不哥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是,此時的忽必烈已羽翼豐滿,特別是他身邊聚集了一批具有豐富統治漢地經驗的儒臣,並得到了一部分握有兵權的以史天澤為代表的漢人世侯的支持,他們的支持也就意味著他還有以漢地財富為後盾的雄厚的經濟實力。儒臣們既已選定忽必烈為其政治代表,就一定會不遺餘力地支持他參與這次最高統治權的爭奪,並給這次汗位之爭帶來了不同於以往的政治色彩。

蒙哥死訊傳來,漠北的阿裏不哥和駐軍鄂州(今湖北武昌)的忽必烈都積極進行爭奪汗位的活動。阿裏不哥及其支持者們以居守和林的優越地位,以監國和忽裏勒台召集者的身份,向四方遣使,發布敕令,要求諸王、那顏們到斡難、怯綠連之地,為蒙哥舉哀發喪並參加忽裏勒台;命脫裏赤為斷事官,行省事於燕京,按圖籍號令諸道,並括漠南諸道兵;命阿蘭答兒乘傳調兵,渾都海出兵據關隴,劉太平、霍魯海(霍魯懷)辦集糧餉,圖謀秦蜀,以形成有利形勢,鉗製忽必烈。

九月,忽必烈自末哥(木哥、穆哥,拖雷第八子)所遣使者處得知蒙哥病逝的消息,堅持揮軍渡江,進圍鄂州;同時遣大將霸都魯(拔都突兒,木華黎孫)趨嶽州,接應自雲南北上的兀良哈台。這時,宋將呂文德自重慶援鄂,宋軍城守益堅。十一月,忽必烈妻察必遣使軍中,密報阿裏不哥所為,要求忽必烈速回。忽必烈立即召集諸將,商討對策。郝經上《班師議》,建議“斷然班師,亟定大計,銷禍於未然。先命勁兵把截江麵,與宋議和,許割淮南、漢上、梓夔兩路。定疆界歲幣。置輜重,以輕騎歸,渡淮乘驛,直造燕都,則從天而降,彼(指阿裏不哥)之奸謀逆誌,冰釋瓦解。遣一軍逆蒙哥罕靈輿,收皇帝璽。遣使召旭烈、阿裏不哥、末哥及諸王駙馬,會喪和林。差官於汴京、京兆、成都、西涼、東平、西京、北京,撫慰安輯,召真金太子鎮燕都,亦以形勢。則大寶有歸,麗社稷安矣”。忽必烈采納了郝經的建議。恰值此時,南宋權臣賈似道因不敢與蒙古軍交鋒而遣幕客宋京前來約和,“願割江為界,且歲奉銀、絹匹兩各二十萬”。所提條件大大超出忽必烈的期望,於是忽必烈立即與賈似道約和,以霸都魯、兀良哈台率部分軍隊留駐前線,自己與塔察兒、合丹、也鬆格等各軍北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