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大約形成於元代。這是中國文學史及世界文學史上罕見的史詩巨作,一百五十多萬行,一千五百多萬字,歌頌了藏族英雄格薩爾王的偉大業績。
另外藏族史學作品也是在這一時期得到了發展。元代藏族學者讀史、撰史之風興起。十五卷本的《薩斯迦全集》是薩斯迦五祖的全集,其中包含有重要的原始資料。現存最古老的藏文史籍之一的《紅史》,於1346至1363年由公哥朵兒隻寫成,對後代藏史的創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同時很多中原史書也被翻譯成藏文,起到了文化促進作用。如漢族譯師胡將祖把《唐書·吐蕃傳》和《資治通鑒·唐紀》譯成藏文,並由喇嘛亦鄰真乞剌思刊行。史書的編譯整理,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吐蕃地區佛教的發展,也推動了寺院建築業的發展。各種建築、繪畫、雕塑藝術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藝術風格得到更好的吸取利用。如搽裏八的領主請漢族巧匠修建漢式佛殿,還有拉當寺彌勒佛、沙魯寺的蓮花雕刻,都吸收了元代漢地的雕塑風格。薩斯迦寺的黃金塔、沙魯寺的幾幅“供養天”壁畫則由尼泊爾工匠完成,並受到了印度文化的影響。
總之,在元代大一統的客觀環境下,吐蕃文化吸收融合了其他地區民族的文化,不斷完善提高,得到了長足發展。
名家回眸
7世紀30年代鬆讚幹布建立吐蕃王朝後,與唐朝建立了舅甥關係,“合同為一家”。842年吐蕃達磨讚普被刺,吐蕃王朝處於分裂狀態中,最後完全崩潰。吐蕃地區曆經長達四個世紀之久的分裂割據局麵。到11、12世紀時,吐蕃出現了僧俗結合的教派集團。後歸順與元朝。元朝從政治、經濟、軍事上對西藏地區都實行了有效的管理,使西藏從此正式納入祖國的版圖。此外,吐蕃文化在元朝的統治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在元朝大統一的環境下,吐蕃文化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不斷完善和提高,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對此,邱樹森先生在《元朝史話》中說:西藏地方由元朝中央政府統一管轄後開始有了比較安定的環境,這對於西藏的社會經濟的發展是有利的。
賽典赤治理大理
賽典赤,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後代,出生於不花剌(今烏茲別克斯坦的布哈拉)。“賽典赤”就是“聖裔”的意思。成吉思汗西征時,他隻有十幾歲。他主動率部歸降,得到了成吉思汗的讚賞,以後就以宿衛的身份跟隨成吉思汗左右。成吉思汗從來不叫他的本名,總是稱他“賽典赤”,於是“賽典赤”這個稱呼也就反客為主成了人們對他的習慣尊稱。
忽必烈統治時期,賽典赤已先後輔佐過成吉思汗、窩闊台、貴由和蒙哥四位蒙古大汗,到忽必烈時,可說是“五朝元老”,因此深受忽必烈的信任與器重。
1254年,忽必烈領軍平定大理後,留大將兀良哈台經營大理。在這一時期,蒙古人在大理設置了近20個萬戶府,然而除萬戶以上的大元帥、都元帥等職由蒙古人擔任外,原大理王族段氏仍掌有相當部分的實際權力。忽必烈即位後,把第五子忽哥赤封為大理王,希望能通過這種方法控製住大理地區的不穩定局勢。可沒想到忽哥赤到達大理後反而使局勢更加複雜,不久就被自己的部下毒死了,大理形勢更加動蕩。在這種情況下,忽必烈決定在大理建立行省,加強中央的統治,於是他派富有經驗的老臣賽典赤瞻思丁去大理進行治理。
1274年,忽必烈把賽典赤召到近前說:“大理是朕親自平定的,卻因用人不當使遠方的人感到不安。現在我想要選擇謹慎厚道的人去治理,看來朝廷上下沒有比你更合適的人了。”賽典赤臨危受命,他馬上開始著手對大理地區的山川地理、驛舍軍屯、夷險遠近等情況進行了解,並找到對大理情況熟悉的人畫出地圖,獻給了忽必烈。忽必烈看到地圖,十分高興,正式授命賽典赤為平章政事,在大理建立行省,撥鈔五十萬緡、金寶無算。
賽典赤還沒有到達大理,宗王脫忽魯就得到了消息。脫忽魯坐鎮大理不久,是個粗人。他聽信部將的讒言,以為賽典赤到這裏來是消藩奪權的,立即披掛整齊,率領士兵準備和賽典赤決一死戰。賽典赤聽說這件事後,就在大理境外停了下來,先派自己的兒子納速剌丁去見脫忽魯。納速剌丁對脫忽魯表明了來意,他說:“大汗因為過去派到這裏來治理的人治理無方,造成各國叛亂,所以命我的父親到這裏來安撫,整頓邊境地區秩序。現在父親在大理境外紮營,不敢對大理的事物專斷處置,希望宗王派一個人過去和父親共同研究。”脫忽魯聽了這話,所有的顧慮都打消了,他氣呼呼地對左右說:“我差點叫你們給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