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君臨天下治理大周(3)(2 / 2)

綜合各方麵的利弊之後,武則天決定提高進士科的地位。一是體現選舉的公平性;二是拓寬了廣大寒門子弟進入仕途的道路,擴大了人才選拔的麵兒;三是打擊世家大族對國家政治的壟斷局麵,加強君主的權力。

另一方麵,武則天還充分發揮了製舉的作用。製舉是科舉製度中除進士科和明經科外的一個科。進士科與明經科合稱為常科,而製舉就是製科。製舉是與現實緊密相連的,它是臨時命題,題目往往貼近現實,甚至以一個國家急需解決的問題為題。這樣出題有一個好處就是,考生的實際行政能力能夠立刻被檢驗出來。而且,參加製舉考試的考生沒有年齡、身份地位上的限製,隻要是出於自願,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參加考試。以常科出身的人,往往需要相關部門的檢驗篩選,才能走馬上任。而製舉考試通過之後,國家立刻將他們分配到適合他們的崗位上,為國家的建設添磚加瓦。

此外,武則天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開創了武舉製度。在當時社會上還有一些人雖然目不識丁,但是有膽量,有力氣,有武功,這樣的人才對國家來說,也是極其需要的。若是發生了戰事,這些人正可以組成最好的鋼鐵長城。

盡管如此,武則天仍然覺得用人渠道不夠多。她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鼓勵人們互相推薦和自我推薦。為了選拔人才,武則天絞盡了腦汁去拓寬用人渠道。但是用人渠道的拓寬也引發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人員過多,官職供不應求。這個問題有兩個辦法解決,一是增加官職,二是大量試官。增加官職無疑會造成國家機構冗雜,降低官員辦事效率,而且這些官員的衣食住行,都需要國庫的支持,造成了國家的負擔過大。像後來唐之後的北宋,它的積貧積弱局麵,很大程度上與官員的過多有關。所以左右權衡之下,比較可行的措施就是試官。選拔出來的人才先給一個官做,依這個人的政績,來評判他的能力。如果不能勝任,輕者貶官,重者人頭落地。這樣一來,有真才實學的人得到快速的升遷,那些渾水摸魚之徒就被篩了下來。經此之後,剩下的都是經過大浪淘沙的金子,用這樣的人來管理國家,豈有治理不好的道理。

毛澤東曾經用一句話來精辟地論述武則天。他說:

“武則天既有容人之量,也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由於武則天的這些特長,在其統治的中後期,君子滿朝,君主與臣子琴瑟和諧。而國家在君主與臣子的聯手治理下也日益物阜民豐,典章煥然。

經管真諦“說”

政權已是固若金湯之後,武則天開始尋找一個國家繁榮富強的基石:人才。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武則天的舉措大致有以下幾點:

第一,提高選士科的地位;

第二,充分發揮製舉的作用;

第三,開創武舉製度;

第四,鼓勵人才的相互推薦與自我推薦,

不得不說,武則天很有幾分求賢若渴的味道。當然了,她的智慧也從中體現出來。作為一國之君,武則天清楚地明白招納賢才對於國家的重要性。

俞敏洪曾經說過:有一句叫“21世紀最貴的是人才”的流行語,這對於企業來說,是一句實實在在的話,企業競爭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競爭。IBM新興市場全球首席人才官鄰宏偉也曾經說過:人才管理是現在每個CEO最關注的事,人才管理的好壞可以決定一個企業的成敗,因為良好的人才管理有助於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工作滿意度和組織忠誠度,最終實現組織的高績效。

目前,中國的人力資源管理體係已經基本建立。對於企業管理者們來說,建立人才管理體係,將是未來工作的重中之重。

創業者必讀

在人才管理方麵,武則天是不折不扣的大師。在現代管理學中,人才的管理是最為重要的部分之一。上個世紀90年代,出現了“人才管理”的概念。時至今日,企業管理者們應該從以下六個方麵,建立穩定的人才管理體係:

第一,招納賢才,學會如何利用優厚的待遇,吸引有助於公司發展的人才。

第二,評估人才,學會通過一定的方式,對人才的能力與潛在價值進行合理評估。

第三,績效管理,學會測量與反饋績效信息.以此激勵人才,促成更好的績效。

第四,提高員工能力,學會通過培訓等方式提高人才的素質,促進業務能力。

第五,人才補充,學會建立人才庫,保證員工離任後新人的補充與繼任。

第六,人才保留。通過物資誘惑與精神安撫等方式,挽留住對公司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