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遜先生冷冷地道:“事實恐怕不是這樣吧?你說反了。”
盲人一驚,用空洞的眼睛呆呆地對著威爾遜先生。
威爾遜先生一字一頓地說:“我當時也在布爾頓化工廠當工人,是你從我的身上踏過去的。你長得比我高大,你說的那句話,我永遠都忘不了。”
盲人站了好長時間,突然一把抓住威爾遜先生,爆發出一陣大笑:“這就是命運啊。不公平的命運。你在裏麵,現在出人頭地了,我跑了出去,卻成了一個沒有用的瞎子。”
威爾遜先生用力推開盲人的手,舉起了手中一根精致的棕櫚手杖,平靜地說:“你知道嗎?我也是一個瞎子。你相信命運,可是我不信。”
同是不幸的遭遇或失敗,有人隻能以乞討混日子為生,有人卻能出人頭地,這絕非命運的安排,而在於個人奮鬥與否。
麵對自己的不幸,屈服於命運,自卑於命運,並企圖以此博取別人的同情,這樣的人隻能永遠躺在自己的不幸中哀鳴,不會有站起來的一天。可失敗並不意味著失去一切,靠自己的奮鬥一樣可以消除自卑的陰影,贏得尊重。
確實,生活總是不公平的,沒有必要去抱怨,我們的世界就是不公平的。這個事實讓人難以接受,但我們不能自欺欺人:幾千年來,人類確實從沒有實現可以平均分配財富、不讓窮人產生的經濟製度。社會中的各種製度,隻有靠我們不斷地完善而絕不可能到達完美;社會中的種種福利,隻能要求當事人做到絕對的公正而不可能達到絕對的公平。
所以,你大可不必為自己的點點得失而大喊不公,應該正視現實,承認生活確實是不公平的。
所以,我們應該承認生活並不公平這一事實,讓生活激勵我們去盡己所能,而不再自我傷感。我們知道讓每件事情完美並不是“生活的使命”,而是我們自己對生活的挑戰。承認這一事實也會讓我們不再為自己的生活感到遺憾,因為每個人在成長、麵對現實、做種種決定的過程中都有各自不同的能力和難題,每個人都有感到成了犧牲品或遭到不公正對待的時候。
承認生活並不公平這一事實並不意味我們不必盡己所能去改善生活,去改變整個世界;恰恰相反,它正表明我們應該這樣做。當我們沒有意識到或不承認生活並不公平時,我們往往憐憫他人也憐憫自己,而憐憫自然是一種於事無補的失敗主義的情緒,它隻能令人感覺比現在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