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想在世上有所作為,“低頭”是少不了的,低頭是為了把頭抬得更高更有力。
大凡英雄豪傑,胸懷大誌,打算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的人,都能屈能伸。這就好比一個矮小的人,要登高牆,必須要尋找一個梯子作為登高的台階,假如一時尋找不到梯子,那麼,即使旁邊有一個馬桶,未嚐不可利用作為進身的階梯。假如嫌它臭,就爬不到高牆上去。當初,張良、韓信就是劉邦的梯子,韓林兒就是朱元璋的馬桶。
韓信年少時曾受過胯下之辱,但他並不是懦夫。他之所以忍受這樣大的屈辱,是因為他的人生抱負太大了,沒有必要小不忍則亂大謀。後來跟隨劉邦逐鹿中原,風雲際會,先後作過齊王和楚王。在他與部下談起這件事時說:難道當時我真沒有膽量和力量殺那個羞辱我的人嗎?而是如果殺了他,我的一生就完蛋了,我忍住了,才有今天這樣的地位和成就。
人們在製定理想目標時,往往在實踐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挫折,致使你氣憤、膽怯、自卑、情緒衝動、灰心喪氣、意誌動搖等,立誌愈高,所遇到的困難就愈大,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樂觀堅毅精神的表現。
苦難是一種前兆,也是一種考驗,它選擇意誌堅韌者,淘汰意誌薄弱者。要達到奇偉瑰怪的人生境界,要成就任重道遠的偉業,必須具有遠大的誌向和極端堅韌的品質。
一場大雪過後,樹林子出現了有趣的現象,隻見榆樹的很多枝條被厚厚的積雪壓得折斷了。而鬆樹卻生機盎然,一點兒也沒有受到傷害。原來榆樹的樹枝不會變曲,結果冰雪在上麵越積越厚,直到將其壓斷,實在是備受摧殘。而鬆樹卻與之相反,在冰雪的負荷超過自己的承受能力時,便會把樹枝垂下,積雪就掉落下來。鬆樹樹枝因能向下,使雪易滑落,所以枝幹依舊挺拔,巍然屹立。能屈能伸,剛柔相濟,正是這種氣度和風範使鬆樹經受了一場暴風雪的洗禮。
人世間的冷暖是變化無常的,人生的道路是變化無常的,當你在遇到困難走不通時,或許退一步就會海闊天空;當你在事業一帆風順的時候,一定要有謙讓三分的胸襟和美德,應該把功勞讓與別人一些,不要居功自傲,更不要得意忘形。該進則進,該退則退,能屈能伸。
富蘭克林小時候到一位長者家裏去拜訪,去聆聽前輩的教誨。沒料到,他一進門頭就在門框上狠狠地撞了一下。身材高大的富蘭克林疼痛難忍,不停地用手指揉著自己頭上的大包,兩眼瞪著那個低於正常標準的門框。出門迎接的長者看到他那副狼狽不堪的樣子,忍不住笑起來:“年輕人,很痛吧?”這位長者語重心長地說,“這可是你今天來這兒的最大的收獲。”
一個人要想在世上有所作為,“低頭”是少不了的。低頭是為了把頭抬得更高更有力。現實世界紛紜複雜,並非想像的那麼一帆風順,麵對人生旅途中一個個低矮的“門框”,暫時的低頭並非卑屈,而是為了長久的抬頭;一時的退讓絕非是喪失原則和失去自尊,而是為了更好的前進。縮回來的拳頭,打起人來才有力。隻有采取這種積極而且明智的方法,才能審時度勢,通過迂回和緩而達到目的,實現超越。對這些厚重的“門框”視而不見,傲氣不斂,硬碰硬撞,結果隻能是頭破血流,成為擺在風車麵前的“堂詰訶德”。
富蘭克林終身難忘前輩的忠告,將“學會低頭,擁有謙遜”作為自己生活的準則和座右銘,並且身體力行,後來終成大器,卓有建樹,被譽為“美國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