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自卑——低估自己是一種罪惡(1 / 1)

低估自己不是美德,而是一種罪惡。

那些害怕失敗的人,事先就在心裏想象事情是不可能的,自己給自己畫地為牢,正是這一點限製了他們自己。西方世界流傳這樣一句話:“低估自己不是美德,而是一種罪惡。”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一隻母雞在孵雞蛋時孵了一隻鷹蛋。小鷹自出殼之日起便跟小雞一起長大,從沒有認為跟小雞有什麼不同。有一天,仰天而望,小鷹看到有隻鳥淩空翱翔,於是問:“那是什麼?”有隻小雞答道:“噢,那是一隻鷹,百鳥之王。”“哇!但願我也能像它那樣飛翔!”小鷹滿懷敬畏地說。“別妄想了”,小雞說,“你不過是隻母雞,母雞是飛不起來的。”聞此言,小鷹甚感沮喪和氣餒,於是繼續啄食,過母雞般的生活。

生活中有實例,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時,有一次和同學們談話,他突然問:“五加五等於幾?”大學生們一下子愣住了,以為名望極高的校長所問,必不尋常,一定有奧妙,一時間大家左顧右盼,都不敢應聲作答。過了一會兒,才有一個學生小聲而不無遲疑地嘀咕:“五加五等於十……”蔡元培望著這名學生笑,點點頭,說:“對。”並勉勵大家說,不要盲目崇拜偶像,局限自己,要自信!

傑出的權威科學家認為音障是不可能人為突破的。有些人甚至以為,在1馬赫(飛行物在空氣中移動的速度與音速之比)時飛行員與飛機將同時毀亡,或者飛行員將失聲,或飽受摧殘。但是1947年10月14日,美國飛行者查克·葉慈駕著貝爾航空X—11飛機,達到每小時1.06馬赫(700英裏)的速度,三天後提高到1.35馬赫。六天後更是高達當時不可思議的2.44馬赫,粉碎了人類無法突破音障這堵“看不見的牆”的神話。美利堅民族崇尚自由,富有冒險精神,強調自我奮鬥,在任何時候,對任何問題,似乎從來沒有統一過;但是美國人具有強烈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正如他們自己認為:American(美國人)一詞最後四個字母拆開來便成為I Can(我能)!。

親愛的讀者,你也不妨說出:I Can!

自信心的確是影響事情成敗的重要因素。倘若你猶豫了,倘若你對自己喪失信心了,那就將失去機遇,失去成功,失去幸福。

信心這麼重要,怎樣培養你的自信心呢?

贏得機遇必須首先樹立信心。樹立信心的前提就是戰勝自卑。不少人有著強烈的自卑心理,如果不及時克服治療,或許會讓整個一生都黯然無光。心理學家認為,自卑感是一種自己想象中的缺陷所至,以為自己沒有希望。其實,想象中沒有希望(可能實際上不存在)不是多餘的嗎?自卑感,顯然是想象中的東西,然而,它卻會產生實際上的自信喪失、不安、恐怖、悲觀等等病狀。

《科學史》一書作者沙玉彥說過:“研究科學必須破除成見,決不能因為這是古人已說過的,就很相信。尤其是對於那些名人的言論,更不能因為他名譽很大的緣故,就無論哪樣都是正確的……”牛頓認為:光是由一道直線運動的粒子組成的,即所謂光的“微粒說”。也許是由於牛頓的巨大權威吧,18世紀整整一百年間光學研究沒有任何重要進展。1801年,一個勇敢的物理學家托馬斯·楊站了出來。他說:“盡管我仰慕牛頓的大名,但我並不因此非得認為他是百無一失的。我……遺憾地看到他也會出錯,而他的權威也許有時甚至阻礙了科學的進步。”正由於托馬斯·楊沒有被牛頓的權威所嚇倒,敢於創新,所以在發展光的“波動說”方麵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這難道不能給我們一點啟示嗎?

有了健康的心理素質,有了充分的自信心,就意味著你有了捕捉機遇這條魚的堅實的網,有網不怕沒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