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訥爾出生於德國的一個電器世家,他的父親是德國首屈一指的電器商,然而羅訥爾大學畢業後並沒有直接繼承家業,反而選擇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工廠上班。
他的父親認為這是一種最好的磨煉,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去別人的地方工作,千萬別擺什麼架子,要忘記你的父親是誰,一切從頭開始,自己去爭取別人的幫助。”
虎父無犬子,羅訥爾平易近人並且吃苦耐勞,自願從最底層的工作做起,即使這些粗重的工作常使羅訥爾做得筋疲力盡,甚至受傷流血,他也沒有半句怨言。
遇到困難時,羅訥爾會不恥下問,虛心地向其他工人討教,就連看門的管理員、廁所的清潔工都成了他閑聊的好夥伴。
日子久了,工人們漸漸忘掉了羅訥爾的身份背景,不再心存成見,把他當成了推心置腹的好同事,每個人都願意把自己所知傾囊相授,使羅訥爾受益匪淺,很快地就對電器業的經營了如指掌了。
有了這麼好的經驗作基礎,羅訥爾的父親總算可以放心地把公司的經營權移交到他手上。
接棒後,羅訥爾不忘父親的教誨,待員工如朋友,積極爭取別人的幫助,完全沒有一點架子。
這樣的態度果然獲得了員工的全力支持,後來羅訥爾不隻將公司的基業更加發揚光大,自己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成為德國電器業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人是社會的動物,團體的力量無窮,如果想要取得成功,那麼就得先取得眾人的支持,眾誌成城絕對好過單打獨鬥。
美國劇作家海曼曾說:“有一天,當你發現自己的境遇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而非源於意外、時間或命運,那是多麼悲哀的事啊!”
不得人心的人,他們之所以得不到人心、抱怨別人不懂欣賞他,其實也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高傲孤僻其實一點幫助也沒有,要想成為社會的一分子,就必須先放下身段,隻有放下架子和包袱,才能成為更優秀的人物。
春秋時代,齊頃公進攻魯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不隻占領了魯國大片土地,連前來救援魯國的衛國都成了手下敗將。兩個戰敗國家連忙向晉國求救,合三國之力,準備與齊國來個決一死戰。
晉國大將意氣風發,千裏迢迢地率領著八百輛戰車來與魯、衛兩國會合。然而,齊國的大將高固驍勇善戰,根本不把晉國軍隊放在眼裏,他連夜摸黑獨闖晉軍大營,不但引起晉軍一陣慌亂,還奪得一輛戰車回營,把敵人玩弄於股掌之間,大挫對方的銳氣。
齊頃公眼見手下大將如此足智多謀、身手矯捷,自覺天下無敵,便與三國聯軍約定次日清晨決戰。
到了第二天清晨,三國聯軍已經嚴陣以待,齊軍卻連陣局都尚未布置好。但是,齊頃公毫不以為意,下令開戰,並輕蔑地說:“等我消滅了敵人之後再吃早飯吧!”
身邊部將見狀,連忙勸阻道:“我方陣勢尚未布好,不妨再多等一時半刻才下令開戰。”
但是,齊頃公誌得意滿,根本聽不進去,笑著說:“怕什麼!他們不過是我們的手下敗將,隨便派幾個士兵殺過去,他們就會抱頭鼠竄、全軍覆沒了。”
於是,他親自擂擊戰鼓,發動攻擊,但因為缺乏準備,還沒到達敵陣,齊軍就已被殺得片甲不留,致使齊國大業功敗垂成。
齊頃公犯了戰場上的兩個大忌,一是“輕敵”,二是“驕矜”。如果他能不沉迷於先前的小勝利,不高估眼前的優勢,準備就緒之後再發動攻擊,以齊國的實力,必能橫掃千軍、改寫曆史,把勝利納為囊中之物。
人們常常因為爬得比人高,就自以為腳下的一切都是這麼的渺小,忘了隻要有別人爬得比你高,你在他眼中也是同樣的渺小。
不知天高地厚的人,通常隻能落到和齊頃公同樣的下場,勝利就在眼前,卻因為你不曉得把握時機,隨隨便便就出手,不但沒有獲得勝利,反而把它趕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