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榮的人被智者所輕視,愚者所傾服,阿諛者所崇拜,而為自己的虛榮所奴役。
太出風頭,有時也不見得是件好事,在日本就有句俗諺:“把出頭的樁子敲進去。”
意思是說,過於鶴立雞群,雖然顯眼,卻也常是被攻擊的目標,因為看不得你好的人,真的會有一大堆,光是謠言攻訐、扯後腿等等事件,可能就會讓你防不勝防、煩不勝煩。
這樣說來,謙遜,並不是一種矯情的表現,而會是一種保全的修為。
隨著社會物質文明進步,經濟競爭日益加劇,許多現代人喜歡把金錢名利與幸福等同起來,認為所謂的幸福,就是意味著自己有了許多金錢和能夠出人頭地。
“拜金”、“慕名”幾乎已成了現代人的通病,然而令人憂心的是,根據心理學家的調查,由於現代人對名利的期許過高,一旦自己沒有辦法達到預想的目標,便容易否定自己,陷入憂鬱的境地;而看到別人爬上高峰,心中的妒恨就會源源不絕地出現,被這樣的念頭折磨,便很容易出現脫軌的行為舉動。
法國修女小德蘭說:“如果小花都要做玫瑰,那麼大自然就會失去它春天的璀璨外衣,不複有小花在鄉野點綴成一幅圖案了。”
翻遍了人類史冊,像愛因斯坦這樣“平地一聲雷”享名於世界的人,確實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最值得驚異的是,以一個“數學教授”的地位,竟能如此“走紅”,成為全球報章刊物的重要資料;以“科學家”身份,竟能如此聞名遐邇!
更令人驚奇的是,愛因斯坦的名字雖然早已“紅得發紫”,可他自己竟然“還不知道”,直到後來他突然“發覺”了,在答複新聞記者詢問時,他還說他“成名”得連他自己都“莫名其妙”。
這樣一名“世界紅人”,除了科學之外,竟然沒有一件事物可使他過分“喜愛”,而且他也不過分“討厭”哪一件事物。
大多數人所汲汲追求的名聲、富貴或奢華,他都看得非常輕淡,這樣的愛因斯坦也因此留下了無數佳話。
據說有一次,某艘船的船長為了優待愛因斯坦,特地讓出全船最精美的房間等候他,誰想到竟被他嚴詞拒絕了。他表示自己與他人無異,所以絕不願意接受這種特別優待;這種虛懷若穀、執著而又坦然率真的人生態度,難怪一直都是許多人敬佩的對象。
聖嚴法師曾經這麼說過:“如果現代人能用‘一粥一飯’的態度過日子,必然會覺得格外充實,而且在充實之中會有淡泊、寧靜、輕鬆、自在,仿佛無事一般的心境。因此,所謂‘做一個粥飯僧’有兩層意義,一種是隻知吃飯吃粥的懶和尚;一種是淡泊名利、沒有人我計較,非常精進的生活態度。”
如果我們不能嚐試學習“看淡”、“謙遜”,我們就容易陷入名利的陷阱,猶如誇父追日般,看著光芒四射的朝陽,卻永遠追尋不到,隻擁有疲累與無盡的挫折,何苦呢?
如果我們慢了下來,我們也將能發現,陽光仍舊會照耀在我們身上,因為名利或許不等同於成功,但名利卻總是會伴隨成功而來。
雖然如此,但我們不得不承認虛榮是人類普遍具有的性格弱點。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虛榮是人生的矛盾,人類的特征,它很可怕,而且這可怕的範圍幾乎是無限的。無數事實表明,正常的社交關係,都因為虛榮而喪失了。要想在世界上尋找一個毫無虛榮心的人,如同尋找一個表麵毫不掩飾低劣感情的人一樣困難。母親以孩子為炫耀對象,男人吹噓比女人更有本領,富人嘲笑窮人的寒酸,可以說虛榮的圈子是整個兒的,無怪敏感的詩人要說:“虛榮,虛榮,世界上一切都是虛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