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清空,那麼它裝的水永遠也超不過200毫升。
韓國一位大學教授特地跑到日本,到著名禪師南隱那裏問禪。南隱熱情地招待了這個教授,卻一個字都不提“禪”。南隱禪師給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倒茶時,明明杯子已經滿了,但他還在繼續地倒著。教授看到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大聲說道:
“禪師,杯子已經滿了,請不要再倒了!”“你就像這個杯子,”南隱說,“杯子裏已經裝滿了你自己的看法,不把‘杯子’倒空,你讓我怎麼跟你說禪啊?”
南隱禪師的話不無道理。當你自己心中的杯子已經盛滿了東西,哪有空間來容納其他事物呢?生活中,我們不僅要有歸零思想,還要有歸零的行動。
歸零,就是“空杯心態”,我們就是要有倒空杯子的勇氣和信心,把自認為非常重要的東西以及那些曾經的輝煌徹底清空,這才是獲得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擁有新未來必須擁有的最重要的心態!
歸零,每一天都要有從零開始的心態,不管以前有多麼輝煌,我們都不能計算在內!歸零,每一天都是一個新起點!歸零,忘記過去,從現在開始,全麵的改變自己、超越自己!
英雄不提當年勇。任何人的過去都不能代表未來,今天更不代表明天,今天的好不能代表明天會更好,今天差也不能代表明天會更差!
所以,我們需要隨時都要有歸零的心態!如果你能改變自己的心態,也許你就可以改變你的一生!如果你拒絕歸零,也許你會一生碌碌無為!能幹不等於才幹,有才又願幹才是真正的才幹!我們不僅要能幹,還要敢於“歸零”,這樣才有希望!
美國開國之父華盛頓11歲時失去了父親,16歲就參加了抗法鬥爭,21歲代表英國出使法國指揮部,在印第安土地上差點喪命。
26歲和寡婦馬撒結婚,並成為美軍最高統帥。
1773年4月,獨立戰爭結束,華盛頓解甲歸田。
在告別宴會上,華盛頓跳了一支舞,因為每個到會的女士“都想接近他”。慶祝活動高潮時,華盛頓嚴肅地說:
“我想,我已經完成了上帝給我的任務,我要離開這項屬於美利堅民族的偉大的事業了……我已經正式提出辭呈,祝你們愉快。”說完,華盛頓就離開了宴會,人們紛紛向他揮手告別。
六年後,聯邦中央政府成立,華盛頓再次出山被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兩屆期滿,華盛頓再次退出,成為一名農莊主。不久,美法戰爭爆發,華盛頓再次被任命為中將總司令,繼續為這自己的祖國服務。
經過重重磨礪,華盛頓終成美國之父!
1799年,華盛頓逝世,國會發表的哀悼詞中稱他是“戰爭時期第一人,和平時期第一人,同胞心中的第一人,一位舉世無雙的偉人”!
華盛頓的歸零人生,讓他在美國曆史上華美謝幕!一切從零開始,然後又回歸“零”點,重新開始。華盛頓用自己的“零“性人生書寫了一段世界傳奇!
相信很多人都熟悉這樣一種現象——如果向一隻裝有渾水的杯子裏加水,無論加了再多的水,杯中的水仍然是渾濁的。但是,如果向一隻空杯中倒水,無論倒入多少的水,杯子中的水總是清澈見底的,這就是所謂的“空杯心態”。其實,我們人也是一樣,如果總是守著自己的半桶水孤芳自賞,你就很難接受更新的東西和信息,認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那個人,以自閉、自傲的心態對待周圍的食物,最終會讓自己變成可憐的井中之蛙!
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說:
“人生在世——幼時認為什麼都不懂,大學時以為什麼都懂,畢業後才知道什麼都不懂;中年又以為什麼都懂,到晚年才覺悟一切都不懂。”林老先生的這句話,可以說是對“空杯心態”最精辟的解釋。空杯心態要求我們把自己當成“人”來看待,而不是把自己看成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神”。既然我們是人,就有著自身的不完美,甚至在一些方麵存在缺陷和弱點。也許你在某一個領域做的相當出色,早已成為行業中的領頭人,但是對於你不熟悉的領域,你就是一個一無所知的小學生,需要接受別人的指點、需要腳踏實地的學習。
對於二十幾歲年輕人來說,社會經驗比較缺乏,更應該有歸零的心態。不要總感覺自己曾經經曆過什麼,表現一副無所不知的樣子。
其實,你的經曆隻是整個人生的“冰山一角”,隻有以歸零的心態去麵對,你才能得到更多!
我們的大腦就好比一台裝了很多東西的電腦,隻有刪除那些過時的無用的東西,才能夠接受新鮮的有用的東西,否則大腦就會因裝了太多垃圾而出現死機。
作為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讓自己從“歸零心態”做起,克服那種自以為是的態度,打破思維的慣性,倒空大腦中原有的東西,虛心學習,隻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真正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