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勇闖學海:學習都無法征服,你還能做什麼(2 / 3)

不要以為學習是一件可以停止的事,停止學習,你便選擇了停止前進。將學習當成是和吃飯、睡覺同等重要的事,每一天都不能間斷。這樣我們才能不斷進步。比起企業的大老板或是政界的領導人,我們擁有的閑暇時間遠遠多於他們,因此我們也擁有足夠的時間來學習新的知識。這時不要讓懶惰將我們打敗,多學習一個知識,我們就會少一份困惑,在人生的路上也會越走越順。

“機會總是青睞那些有準備的人。”而成功也非常青睞那些善於學習、喜歡學習的人。人們在學習中發現自己的無知之處,越是學習越會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為了彌補自身的缺陷,要更加刻苦努力地去學習。

我發現成功者和失敗者在一開始的差距是很小的,甚至說二者不存在差距,有時候失敗者在最初比成功者還聰明,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二者的差距也越來越大。經過探究根源我們發現,成功者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他們一直堅持學習,而失敗者卻一天天懶惰下來,他們固步自封,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足夠多的知識,但是他們哪裏知道,他們掌握的隻不過是皮毛而已。光陰流轉之後,成功者每天都在汲取新的營養,他們就像辛勤的蜜蜂,每天都不辭辛勞,最終釀出甘甜的蜂蜜。而失敗者卻像是缺少過冬食物的鬆鼠,它們的食物一天天減少,最後隻能麵臨死亡。

我們是要做勤奮的蜜蜂,還是要做懶惰的鬆鼠,是選擇在辛苦付出後品嚐甘甜的蜜汁,還是選擇在懶惰與停滯中等待死亡。我想每個人都已經有了答案。

◎ 哈佛成功秘訣

每一個學子進入哈佛後都會感受到隨之而來的重重壓力。當你邁入哈佛的校園,你會發現,無論是在圖書館、餐廳、廣場,都有人捧著厚厚的書籍在學習,這絕不是作秀,這是哈佛真實的寫照。哈佛學子讀書學習不僅僅是為了順利完成學業,他們還有更高的追求,那就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標。

在哈佛,你會感覺夢想離你好遙遠,因為有數不清的知識要你去學習,去掌握。同樣,在哈佛你總會感覺夢想觸手可及,因為你會發現你能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你對學習越來越有信心。

因此我建議大家在學習後要學會運用知識去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當你發現自己解決的問題隨著知識的容量擴充得以一件件解除,你就會對學習產生巨大的動力,這種動力能夠循環促進我們學習,它是成功的催化劑,也是成功的助推器。學習的知識雖然應達到一定的寬度和廣度,但是最重要的是學習的深度,學習每一個知識時,務必要完全消化和吸收所學的知識,隻有掌握牢固的知識,才能解決遇到的問題。

切記學習是終生的,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學習千萬不能隻是抱著三分鍾的熱度。學習有時候會顯得枯燥無聊,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完全地投入到學習當中,我們沒有與那些知識融合到一起,當有一天你發現周圍遇到的許多難題都可以通過自身的力量來解決時,你的學習動力就會不斷加強。當你把學習當成是每日必須完成的功課,那麼你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 哈佛考考你

思維題:你給一個財主打工七天,他給的報酬是一串相連的金環,共有七個金環,一天隻允許你領取一個,但他允許你弄斷兩根金環,你該怎麼辦。

答案

第一天弄斷一串金環的第1個,作為報酬。第二天將金環弄斷成2個和4個相連,歸還第1個,拿走2個金環。第三天拿回第一天弄斷的第1個,第四天歸還手中的3個,拿回剩下的4個金環。依次類推,拿回7個金環。

不斷充實自己,並學會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哈佛勵誌箴言: 學習是動力,它可以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學習到底對個人的成長有怎樣的作用,如果我們不參與人類社會的學習,那麼我們會有怎樣的變化。近些年來,人們在一些山林以及偏僻的地方發現了一些豬孩和狼孩,善良的人們將他們帶入了文明社會中,但是他們的表現讓人們很是震驚,人們通過研究這些從小被野豬或是狼撫養長大的孩子發現:隻有學習才能讓人成長,也隻有學習才能讓人獲得在社會生存的能力。

1724年,德國人發現了狼孩“野彼得”,人類學家在研究過彼得的行為以及思想後,他們認為這比發現幾萬顆新星的意義要大得多。人類學家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學習對生物的存在起著決定作用,一個人跟著狼群學習,那麼他就會成為一匹“狼”;如果他跟著人學習,那麼他就會成為一個“人”。

我們每個人在一出生時,並非知道許多知識,並不是在一開始就掌握了生存的技能,都是在後天中一點點學習,將學習到的經驗應用到實際的生產和實踐活動中,通過慢慢實踐,才掌握了各種技能。所以就算把一個天才扔到狼群裏麵去,他也會成為一個狼人,他掌握的隻是狼群的捕食以及生存習慣,對人類社會的技能卻一竅不通。所以說隻有學習才能為我們增加才能,才能讓我們掌握生存下去的力量。

而學習最主要的就是應用與實踐,它能讓學習轉化為能力。“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讓我們對各個領域都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但是如果我們想把知識應用在每一個領域,那麼就需要參加實踐,讓知識化為能力,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和困難。

2012年,哈佛大學向一位中國女孩發出了博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並且承諾免除她的所有學費,而且每年還為她提供3萬美元的生活費。這個女孩是誰,能引起哈佛如此的重視而為她提供這樣的優厚待遇。她就是郭萌。

2012年年初,郭萌被評選為“全美數學最優秀的女生”。這項榮譽的獲得者數量可是少之又少,每年隻有幾個人能夠享此殊榮。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在主圖書館的牆上鐫刻了郭萌的名字,這是中國學生第一次在國外獲得這項榮譽。

郭萌在平時學習就非常刻苦,而學習數學更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做習題,隻有一遍又一遍地將所學的公式、理論結合到習題中,才能熟練掌握所學的內容。郭萌每天不僅要完成導師布置的作業,還經常嚐試用不同的解法去解開各種數學難題,她明白僅僅掌握公式和理論是不夠的,要想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必須將所學運用到實際當中。她每天都要在圖書館待很久,坐在那裏冥思苦想,隻為解開一道數學難題。

時間一久,她就養成了善於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有時導師用一種方法為大家解開難題後,郭萌會很快想到用另外的方法去解決。導師和同學都很讚賞郭萌的聰明才智和勤奮鑽研的精神。因此哈佛大學以及其他享譽世界的名牌大學都提前向她發出了博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因為如此善於學習的學生必定擁有非凡的能力,無論她走到哪裏,都會將知識的力量傳遞下去。每個大學都希望她能為學校帶來不竭的動力,讓學術永遠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通過郭萌的故事,我想告訴大家一個道理:我們在加強學習知識的時候,不能忘了能力的培養,而能力從何而來,它是從學習中轉換來的,我們一定要協調好二者的關係,讓二者形成最好的黃金比例,這樣才能讓學習轉化為能力,讓能力進一步促進學習,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最終才能讓我們身體內隱藏的巨大潛力發揮出來。讓我們憑借知識的力量去改變自己,改變命運,最終改變世界。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這說明學習和實踐是同等重要的,假如我們隻是一味地學習課本裏的知識,而不知道如何去運用所學的知識,那麼最終培養出來的隻是一個書呆子,對於實踐和應用卻一無所知。我想大家一定都知道“紙上談兵”的故事吧。在戰國時期,趙國有一個人叫趙括,他是名將趙奢的兒子,自幼跟父親學習兵法,從小就熟讀兵書,談起軍事來,他的父親都不及他。後來趙括接替了廉頗的職位,當上了趙國的將軍,在長平一戰中,趙括隻知道按照兵書中的內容去指揮軍隊,根本不會根據實際情況去變通,最終被秦國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

這說明知識的學習不能僅局限在書本中,一定要將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隻有具有實際意義的知識才是我們掌握的真正知識,否則停步在書籍中的學習是不能夠指導生活和實踐的。

◎ 哈佛成功秘訣

我們發現每一個從哈佛大學畢業的人都成了社會的成功人士。因為他們懂得如何學以致用,能夠將所學應用到現實中去。哈佛大學培養了一批智者,因為他們懂得一個道理:隻有反複應用所學,才能掌握真才實學。

那麼我們在學習時如何將學習到的知識轉變為應用能力呢,我們可以嚐試通過以下幾個方法來提高自己應用知識的能力:

首先,積極思考。無論是學習新知識,還是複習舊知識,思考能夠讓我們收獲更多。積極而主動的思考,可以讓我們對新知識有一個全麵的認識,對知識涉及的領域、包含的信息以及知識具有的相關價值都有進一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在學習時就會倍感輕鬆,平時的預習不能隻是走馬觀花地瀏覽學習內容,應該做到深入的思考。而對舊知識進行思考,則會發現許多問題都可以通過它得以解決。

其次,解決問題。要想提高自己應用知識的能力,就要無時無刻不去解決問題,解決的問題可以是新遇到的,也可以是之前解決過的。事實證明,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不是單一的,因此即使是過去解決了的問題,我們也可以嚐試用其他方法去解決。而在解決新問題時,我們的大腦更是會高速運轉起來,因為大腦神經得到了全新的刺激,此時會積極調用大腦儲備的知識。尋找問題、解決問題,我們的能力會在無數解題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

◆ 哈佛考考你

隻有將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才能讓知識發揮作用。下麵來測試下你的學習應用能力吧。

心理測試:老師在課上為大家展示了一個小發明,告訴大家這個小發明有一個缺陷,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幫助改進。這時你會:

1……不去理會,老師沒有交代我去改進。

2……和其他人一起思考並討論小發明哪裏存在缺陷。

3……拿過小發明仔細研究,使用小發明的功能,從書本上尋找功能實現的原因。

答案分析

選擇1:不僅缺少動手能力,態度不端正,無法做到學以致用。

選擇2:雖然在探討問題,但缺少實踐能力,隻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

選擇3:你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隻有通過實踐才能發現問題,知道問題產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去解決問題。

那些投資未來的人,才是忠於現實的人

哈佛勵誌箴言:學習改變世界,知識成就未來。

一談到投資,許多人就會認為是資本形成,當然投資是金融和經濟領域中的一個術語,但那隻是一個狹義的專業定義,意思是在一定時期增加社會實際資本。提到投資,一些人腦海中浮現的是豐厚的資金、寬敞的廠房、先進的設備、儲量充足的貨物。然而這種資本和貨物的投資隻是投資形式中的一種,投資還包括許多方麵。

下麵我想和大家談一下對未來的投資。投資未來就是要投資自己、投資知識,社會發展到今時今日,我們發現知識才是後天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知識能夠改變自身,也能改變這個世界。人類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無一不是知識作用的結果。

有些人認為牢牢把握好現在就是對未來的一種投資,持這種觀點的人會珍惜好時光,不停地學習,不停地進步,他們已經認識到未來的生存要以今天的努力和付出為基礎,因此今天的奮鬥也就是對未來的投資。地球從未停止過轉動,靜止是相對的,但運動卻是永恒的,社會在變遷,人也會隨著時間的流轉而變老。

在哈佛大學的課堂上,艾伯特教授正在給學生講述一個關於“投資未來”的故事。

他告訴學生們:在很久以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鄉村有兩位年輕人,他們的工作就是每天挑水去城裏賣,一桶水可以賣2美元,一天最多能夠挑20桶。

有一天,兩位年輕人開始商量自己的未來,其中年輕稍大的年輕人說:“現在我們還年輕,每天挑20桶也不成問題,可是很多年以後,我們都老了,還可以每天挑20桶嗎?”

另一位年輕人若有所思。年輕稍長者繼續說:“我們為什麼不挖一條水管到城裏呢?這樣以後就不用那麼累了。”

另一位年輕人想了好一會兒才說:“如果我們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挖水管,那麼一天就賺不到20元了。”

由於兩位年輕人的想法不同,他們開始按自己的方式安排自己的未來。年齡稍長者每天隻挑15桶水,而把剩下的時間用來挖水管,而另一位年輕人繼續每天挑20桶水。

五年之後,兩位年輕人的境遇有了天壤之別。年齡稍長者已經是一家自來水管道公司的老板,而另一位年輕人卻隻能繼續挑水去賣,並且人們更願意花錢安裝通水管道了……艾伯特教授將這個故事講完,興致勃勃地問他的學生們:“大家聽完這個故事有什麼感想呢?”學生們竊竊私語,一時間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於是,艾伯特教授微笑著對學生們說:“其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沒有學會給自己的未來投資,而是將時間和精力都花在眼前微薄的利益之上。因此我想告訴你們:如果想獲得成功,那麼就從現在開始投資未來!”

當我們走進哈佛校園,我們看不到偷懶的學生,無論他們在哪裏都在學習,或是捧著一本厚厚的書在認真地閱讀,或是和同學導師在一起探討問題。他們從沒想過要浪費光陰,哈佛的學生已經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積極思考,勤於學習。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各種知識交彙出現,每日接觸的知識量不斷增長,新的科技發明創造與日俱增,無論是生產方式還是工作方式在短時間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信息社會要求我們要迅速更新自己的知識,如果一直抱著舊知識不放,遲早有一天會被社會所淘汰。日新月異的發展和變化要求我們能夠不斷掌握新知識,要想一直在社會上站得住腳,隻能“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對未來的最好投資。當我們靜下來仔細觀察這個社會,所有的現實都告訴我們必須去投資未來,人們無法預料未來的社會是什麼樣的,但是卻能通過學習完善自己,讓自己可以坦然麵對以後的社會。社會在變化,我們也在學習,新變化都是通過新知識創造的,因此它們的速度是同步的,我們可以緊跟時代的脈搏,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有一個教授,年輕時非常聰明。當他讀完博士後進入了一所大學教書。剛開始他的理論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學生們也非常願意學習他的課。就這樣一批批學生畢業了,教授也慢慢老去。有一天,在教授的課上,一個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讓教授一驚,他發現自己以前的理論必須要更新了。如果不能及時學習新知識,那麼滯後的知識遲早會變成阻礙進步的絆腳石。從此教授開始積極地學習各種新知識,許多學生都看到教授經常在圖書館認真學習。教授在一天天的學習中積累了許多新知識,他又完成了許多新的著作,這些著作讓一些年輕學者十分震驚,因為書中體現出的思想與理論都是當時最前沿的,他們被這位教授一直學習和鑽研的精神深深折服了。而和教授同一時期的一些老學者們早已與時代脫節,教授的內容學生不願意學,一些理論也早就腐朽不堪。他們在大浪淘沙中被埋沒下去,而埋沒他們知識與學術的不是別人,正是他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