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時間倏地過去,他們揣著聯合國頒發的第二屆“國際青少年消除貧困獎”獎章離開了呂梁,兩年,坎坎坷坷的兩年,風風雨雨的兩年,轟轟烈烈的兩年,他們與潘家阪純樸的山村同在一片晴空下呼吸。他們不僅完成了支教任務,傳輸了先進的教育理念,還以自己的行動促使山民們的心躁動起來,更新觀念,走出大山的封閉,去石家莊、去太原、去北京找出路謀發展,脫貧致富。而讓他們難以忘懷的是呂梁山蒼涼的影子、滄桑的脊梁。要走了,真的要走了。這天,新忠獨自來到一處寂寥的山梁,他訇然躺下,躺進呂梁的懷抱,捧一手黃土,久久地凝望著,久久地……
離別的日子終於到了,在孩子們的紛飛淚雨中,新忠、忠惠也哭了。他們不敢再停留下去,不敢再多看一眼,一轉身上了路,背後稚嫩的哭聲仿佛是一根柔軟的繩牽拽著他們。兩人不約而同地掉頭奔回去,跟孩子們一一握手擁抱這才狠狠心真的走了。這回,他們才真正領悟了什麼是依依惜別,什麼是師生情深。
回到江陰,忠惠回法爾勝集團繼續做技術員;新忠則不太順利,最後洛實到市青少年誌願者協會,發揮他的才幹。新忠告訴我,呂梁兩年,讓他有了很大改變。比方說,江陰不缺水,以前他用水也是大手大腳,可現在,一盆水洗臉後不倒,留著洗手、洗腳,在呂梁就這樣,他已養成習慣。又比方,過去花錢不在乎多少,現在用錢總要掂量掂量。新婚的妻子要買百把塊錢的東西,他都舍不得,妻子說他“摳”,其實,他把擠出的錢寄到潘家阪去了,他的眼前總晃動著那些孩子們渴望無助的目光。他說呂梁兩年的經曆,注定了我一輩子要做個好人。”話語就這麼樸實,卻又這麼地道。這就是江陰的青年!新忠、忠惠最初也沒想到,他們的行動,在全國弓起那樣大的震蕩,無數熱血青年追隨他們的足跡,意氣風發地去老少邊窮地區支教,讓青春的烈焰在一個個窮鄉僻壤激情地燃燒,江陰峭岐鎮的青年教師陸偉國吳寒芬夫婦,便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夫婦倆都是教學骨千,被評過優秀教師,優秀輔導員,他們是帶著十歲的女」匕舉家一道出發的。
要去的地方是廣西百色。這是一塊紅土地,當年,鄧小平正是在這裏運籌帷幄,領導了著名的“百色起義'使這座偏遠貧瘠的小城聲震華夏。
陸偉國夫婦知道這段曆史。紅色之旅,心中有一份憧憬。可是,到百色一看,也就跟江陰一些大的集鎮差不多。稍事停留,再去達江鄉,這是他們支教的地方。沿途,汽車在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山巒中繞來拐去。達江到了,嗬,連江陰的一些村子都不如,還叫鄉。可鄉民們迎接他們的熱烈場麵,卻令其感動。到了鄉中心小學住下來,那困難就甭提了。正值炎夏,高溫悶濕,蚊蟲叮咬,一家人渾身是紅疙瘩。
又是多雨季節,住房破舊,外麵大下,裏麵小下,地下擺滿了接雨水的盆盆耀罐。經常停電也是個麻煩事,隻好劈柴生火煮飯。而枯水期一到,一連半月要自己出去找水源長途跋涉挑水吃,洗操成了奢侈。“衛生設施”更是記憶中的一個名詞,上趟廁所得摸黑走五六分鍾。最讓人作難的是鄉裏沒集市,不見一莖蔬菜,想吃菜嘛,要來回坐上兩個鍾頭的手扶拖拉機去另外一個集鎮采購……這一切,讓他們心中多了一份沉重。不過,苦是苦,來之前畢竟有些思想準備,既來之則安之,不能打退堂鼓,挺住,跨過去!然而,女兒受不了啦,吵著要回峭岐。夫婦倆看著女兒消瘦的小臉和她那總也不開心的神情,憐愛中也有一點後悔,當初就不該帶她來。可是,人總得麵對現實,他們惟有好言勸慰,也動過將女」送回去的念頭。
開學後不久,夫婦倆帶著孩子一塊去學生宿舍。學生們見了他們,全都躲進蚊帳中了。奇怪,揭開蚊帳一瞧,原來,他們都蘸著鹽巴吃飯。大人、孩震驚不已,從此,女兒再也不提回老家的事了,並將自己過生曰的錢買了本子文具贈送全班同學。誰說過,苦難是所學校。女兒懂事了,夫婦倆別提有多高興。事雖小,或許將影響女兒一生呢!此後,一家三口索性在屋後山坡開墾荒地,種植南瓜蔬菜,給學生們品嚐。周邊的群眾見了,也都效法起來,無形中改變了人們沿襲多少年的生活習慣,達江終於有了賣菜的集市。
作為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家訪自然是不可或缺的。可這裏的學生居住分散,家訪要走三四個小時的山路,最遠的要走五六個小時。
九月的一天,夫婦聯塊家I方。清晨出發,一直等到晚上匕點,學生家長才放牛歸來,該問的問了,正準備返校,突然電閃雷鳴,下起了滂沱大雨,山高路陡,漆黑一團,無法行走,隻好手腳並用,爬上爬下,途中不知摔:多少跟鬥,回到學校已是深夜十二點,手上發青血跡斑斑,身上泥水混雜,夫婦倆你看我我看你,不由得笑了起來。是啊,這僅是無數經曆中的一次,麵對惡劣的自然環境,他們沒有畏怯和退縮,而是迎上去,戰勝它,堅持用雙休日走遍了他們所帶的兩個班的學生家庭,了解了民情,經受了鍛煉,取得了更多的發言權,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並解決其實際問題。
在跟學生的接觸中,陸偉國夫婦倆深深地感到山區的學生並不是智商低,他們與江陰的學生是一樣的,關鍵是要去開發引導他們,由應試教育逐步過渡到素質教育,盡量運用“啟發式”、“情景式”教學,收到了明顯成效。他們夫婦所教的學生成績均有了大幅提高,一躍成為全鄉及格率、優秀率、平均分三項指標排名第一。陸偉國班上的學生畢業會考有六名學生考上百色市重點中學,還湧現出一些有特長的學生,其中有學生在市報上還發表了文章。由於陸偉國做出的成績,被百色市教委任命為達江中心小學副校長。借此,他從管理入手,組織教師開展經常性的教研活動,學習教育理論,並將其運用於教學實踐中,使教學質量有了普遍提高。
一九九八年五月三日,陸偉國作為傑出青年誌願者代表,在中南海懷仁堂受到了國家副主席胡錦濤的接見。胡錦濤握住他的手輕言細語地問:“你是哪裏人?”陸偉國說:“江蘇江陰。”胡錦濤笑道:“?,江陰是個好地方,誌願者之鄉。”他勉勵陸偉國和其他代表,要“勤奮學習、艱苦創業、甘於奉獻、投身實踐”。這情景,一直留在他的記憶中,激勵著他前進。
兩個月後,支教一年期滿的陸偉國夫婦帶著女兒又回到了故土峭岐。
一切都平靜了下來,他們仍堅守在教學崗位上,走過秋冬春夏……
與陸偉國夫婦一道去百色支教的還有餘曉路、吳曉方,他們也都做出了無怨無悔足以慰藉平生的貢獻。而在他們之後,江陰先後有三十餘名青年誌願者參加共青團中央的扶貧接力計劃。繼而,江陰成立了青少年誌願者協會,十萬誌願者遍布城鄉各地,在探索青年誌願者社區服務新思路新做法的進程中,走在了全國前列。二年,江陰市社區誌願者服務求助中心被團中央授予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誌願服務集體。
十萬青年誌願者聯接社會需求和可用資源,積極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服務,有力地推進了江陰全市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的開展。
說到精神文明建設,江陰的做法,有跟外地相同的,也有不同的,他們不喜歡借助媒體去造一些含水分的輿論,而是紮紮實實地做一些具體的事,並且有江陰的特色。比如,華西有一個“精神文明開發公司”,有經理,有工作人員,有具體項目,大概全國僅此一家吧!又比如,他們搞了個“一二三家庭讀書工程”,即號召每個家庭有一個書櫥、訂兩份以上報刊、擁有三十一萬戶實現了這一目標。萬冊藏書家也在民間湧現,這恐怕也是少見的吧!再說涉及廉政的“禮金”問題,市委自二??一年起,製定了嚴厲的政策,打招呼、警告、曝光直至處罰,如今,在市級領導班子和局級領導成員中,基本上刹住了這股風。
我在江陰強烈地感受到,從市委領導到普通民眾都在各自崗位上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從點點滴滴做起,撒播著文明。
國美哉,步行街凡到過江陰的人,去人民路的步行街走一走,無不驚歎於它那抵擋不住的魅力。
說起這條步行街,有話哩!毗鄰的張家港先有一條步行街,建成後名噪一時。於是,許多江陰人慕名前去休閑、購物,有的僅僅是想從街這頭走到那頭,/]、地過把癮,算是來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