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謙和、愉快、禮貌、誠懇的態度,而同時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運的。做我們所高興做的事,做我們所喜歡而感到熱忱的事,這是很容易的,但是要全神貫注地去做那種不快的、討厭的、為我們的內心所反對的,而同時又為了別人的緣故不得不去做的事,卻是需要勇氣、需要耐性的。每天懷著堅強的心,邁著穩健的步,懷著勇氣與熱忱去從事我們所不適宜、不想做的工作,從事我們內心反抗、不得不幹的事。年複一年這樣下去,真是需要英雄般的勇氣與忍耐心的。
認定了一個大目標,不管它可喜或可厭,不管自己高興或不高興,總是以全力赴之——這樣的人,總能得到勝利。定下了一個固定的目標,然後集中全部精力去實現那目標。這種能力,最能獲得他人的欽佩與尊敬。
你享有了有毅力、有決心、有忍耐力的名譽,世界上總不患無你的地位。但是,假使你顯出一些意誌不堅定與不能忍耐的態度,人家會明白,你是白鐵,不是純鋼,於是人們就會瞧不起你。沒有不顧障礙而堅持奮鬥的勇氣與百折不回的忍耐精神,總不能成就大的事業。懦弱、意誌不堅定、不能忍耐的人,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與欽佩。隻有積極的、意誌堅強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如果沒有大家的信任,那麼事業的成功是很難想象的。
不管社會發生什麼變化,意誌堅定的人總能在社會上找到位置。人人都相信百折不回、能堅持、能忍耐的人。意誌的堅定能生出信用來。假使你能夠不管情形如何,總堅持著你的意誌,總能忍耐著,則你已經具備了“成功”的要素了。
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忍耐不失為低調做人者一種技巧和一種策略。
深藏不露才能讓人無縫可鑽
任何人,隻要在社會上做過一段時間的事,便多多少少練就察言觀色的本事,他們會根據你的喜怒哀樂調整和你相處的方式,並進而順著你的喜怒哀樂來為自己謀取利益,這原無可厚非,本來就是要這樣子的。可是“謀取利益”的另一麵,有時卻是對你的傷害,就算不是傷害,你也在不知不覺中,意誌受到了別人的掌控。
舉例來說吧!一聽到別人的奉承就麵有喜色的人,有心者便會以奉承來向他接近,向他要求,甚至向他進行“軟性”的勒索;一聽到某類言語,或碰到某種類型的人就發怒的人,有心者便會故意製造這樣的言語,指使這種類型的人來激怒你,讓你在盛怒之下喪失理性,迷亂智慧,失去風度;一聽到某類悲慘的事,或自己遭到什麼委屈,就哀感滿胸,甚至傷心落淚的人,有心者了解你內心的脆弱麵,便會以種種手段來博取你的同情心,或是故意打擊你的情感的脆弱處,以達到他的目的;一個易因某事就“樂不可支”的人,有心者便可能提供可“樂”之事,好迷惑他,以遂行其意圖……
說起來,似乎世人沒有一個可靠,而人生也充滿痛苦;誠然,連喜怒哀樂都不能自由表達,這種人生沒太大意思。不過,若因喜怒哀樂表達失當而招來無妄之禍,那人生不是更沒意思?因此,人沒有必要做一個喜怒哀樂見不著痕跡的人,但何妨把喜怒哀樂放在口袋裏?
這樣做的目的有:把喜怒哀樂由情緒中抽離,你便可以理性、冷靜地看待它,思索它對你的意義,並進而訓練自己對喜怒哀樂的控製,做到該喜則喜,不該喜則絕不喜的地步。
把喜怒哀樂放在口袋裏就是不隨便表現這些情緒,以免為別人窺破弱點,予人以可乘之機。
不要成為公眾注意的焦點
一般人都有一種急切的願望,就是想讓自己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總想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因此,在與人交往中時常會冒出這樣的念頭:“看我啊,多麼與眾不同!我的故事比你精彩!”心裏的這個聲音也許並不會真的就說出來,但他堅信“我的成就就是比你的重要”。
我們渴望自己被關注,被傾聽,被景仰,被認為不同凡響,而且通常是跟另外一個人比較而言。這種意識驅使著我們經常打斷別人的談話或總是迫不及待地要發言,以便將注意的中心引到自己身上。
想想看,我們是否在一定程度上都有這種毛病?你急匆匆地搶斷話頭,喋喋不休地高談闊論,無形中卻敗了別人的興致,從而疏遠了自己與他人的距離,真是對誰都沒有好處。所以,下次再有人給你講述什麼故事或要和你分享什麼愉悅時,你一定要注意自己是否有又想馬上自吹自擂的傾向。
雖然積習一時難以根除,但想想擁有這種把光環讓給他人的穩健的自信,將是多麼令人愉快的好事,你不願為此一搏嗎?更何況做到這一點無須麵對艱難困苦,你需要的隻是勇氣和毅力以及一點點謙虛而已。
不要急著跳出來說:“我也幹過這事!”也不要故弄玄虛:“你猜我今天幹了什麼?”靜下心來認真傾聽,你隻需要說:“這真棒!”或是“後來呢?”就夠了。這樣,與你交談的人更會感到和你談得來。而且,因為你是如此在意,聽得如此專心,他會心生感激的。於是,你變得可愛起來,別人下次還願找你聊,你越來越受歡迎了,因為你和藹可親、善解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