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很多時候相互交流經驗、共同分享榮耀是完全有必要的。我們不提倡的隻是那種毫無必要的出風頭的情況。請相信,當你克服了愛搶風頭的不良作風時,你就會從需要別人關注的消極心態,轉而擁有一種慨然把光環讓給他人的穩健的自信。你不會因此而失去什麼,相反,你的成熟美自然地昭示著一種無須聲張的厚重,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
自古真人不露相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故事。當時劉備落難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誠地接待了劉備。劉備住在許都,在衣帶詔簽名後,為防曹操謀害,就在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此迷惑曹操,放鬆對自己的注視。
一日,曹操約劉備入府飲酒,談起以龍狀人,議起誰為世之英雄。劉備點遍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張繡、張魯、韓遂,均被曹操一一貶低。曹操指出英雄的標準——“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劉備問:“誰人當之?”曹操說,隻有劉備與他才是。
劉備本以韜晦之計棲身許都,被曹操點破是英雄後,竟嚇得把匙箸也丟落在地下。恰好當時大雨將到,雷聲大作。劉備從容俯拾匙箸,並說:“一震之感,乃至於此。”巧妙地將自己的惶亂掩飾過去,從而也避免了一場劫數。劉備在煮酒論英雄的對答中是非常聰明的。
劉備藏而不露,人前不誇張、顯炫、吹牛、自大,裝聾作啞不把自己算進“英雄”之列,這辦法是很讓人放心的。他的種菜、他的數英雄,至少在表麵上收斂了自己的行為。一個人在世上,氣焰是不能過於張揚的。
孔子年輕的時候,曾經受教於老子。當時老子曾對他講:“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於做生意的商人,總是隱藏其寶貨,不令人輕易見之;而君子之人,品德高尚,而容貌卻顯得愚笨。其深意是告誡人們,過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將欲望或精力不加節製地濫用,是毫無益處的。
中國舊時的店鋪裏,在店麵是不陳列貴重的貨物的,店主總是把它們收藏起來。隻有遇到有錢又識貨的人,才告訴他們好東西在裏麵。倘若隨便將上等商品擺放在明麵上,豈有賊不惦記之理。
不僅是商品,人的才能也是如此。俗話說的“滿招損,謙受益”,才華出眾而喜歡自我炫耀的人,必然會招致別人的反感,吃大虧而不自知。
所以,無論才能有多高,都要善於隱匿,即表麵上看似沒有,實則充滿,要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就會成為一個真正的智者。
采取雙贏的競爭策略
有這麼一則寓言故事:一隻獅子和一隻狼同時發現一隻小鹿,於是商量好共同追捕那隻小鹿。它們合作良好,當野狼把小鹿撲倒,獅子便上前一口把小鹿咬死。但這時獅子起了貪心,不想和野狼平分這隻小鹿,於是想把野狼也咬死,可是野狼拚命抵抗,後來狼雖然被獅子咬死,但獅子也深受重傷,無法享受美味。
試想一下,如果獅子不如此貪心,而與野狼共享那隻小鹿,豈不就皆大歡喜了嗎?這個故事講述的道理就是人們常說的“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遊戲規則!
我們說,人生猶如戰場,但畢竟不是戰場。戰場上敵對雙方不消滅對方就會被對方消滅。而人生賽場不一定如此,為什麼非得爭個魚死網破,兩敗俱傷呢?
大自然中弱肉強食的現象較為普遍,這是出於他們生存的需要。但人類社會與動物界不同,個人和個人之間,團體和個體之間的依存關係相當緊密,除了競賽之外,任何“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遊戲對自己都是不利的。
當你在社會上行走時,建議你也采用“雙贏”的競爭策略,這倒不是看輕你的實力,認為你無力扳倒你的對手,而是為了現實的需要,如前麵所說,任何“單贏”的策略對你都是不利的,因為它必然會有這樣的結果:
除非對手是個軟弱角色,否則你在與對方進行爭鬥的過程當中,必然會付出很大的心力和成本,而當你打倒對方獲得勝利時,你大概也已心力交瘁了,甚至所得還不足以償付你的損失。
在人類社會裏,你不可能將對方絕對毀滅,因此你的“單贏”策略將引起對方的憤恨,成為你潛在的危機,從此陷入冤冤相報的循環裏。
在進行爭鬥的過程當中,也有可能發生意外的情況,而這會影響本是強者的你,使你反勝為敗!所以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那種“你死我活”的爭鬥在實質利益、長遠利益上來看都是不利的,因此你應該活用“雙贏”的策略,彼此相依相存。
在人際關係上,注重彼此和諧與互助合作,麵對利益時與其獨吞,不如共享。在商業利益上,講求“有錢大家賺”,這次你賺,下次他人賺,這回他多賺,下回你多賺。何必如此貪心?
總而言之,“雙贏”是一種良性的競爭,更適合於現代社會的相互競爭。不過,人在自己處於絕對優勢時常會忘記前麵那則寓言所描述的狀況,其最終的結果也必然是贏得淒慘。這種贏又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