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讓是抗爭的同義詞
世上沒有絕對的東西。這裏要說的即是一種相對的忍讓,是另外一種抗爭方式。以下的例子有助於理解這種忍讓的質與度。
在改革開放後的某集貿市場上,有一個無賴,他仗著自己練過幾天功夫,會耍幾手拳腳,在小鎮的農貿市場上為非作歹、為所欲為。最令人氣憤的是,他總是拎了這個攤上的雞,又拿了另一個案上的肉,卻總是不給錢。誰要向他討,他就說先賒著以後一塊兒給。可誰真正向他要,他便或是大打出手,或是想法子弄得你無法在這兒呆下去,人家對他是敢怒不敢言。有一天,這個無賴又來到市場上。他走到一個豬肉攤前,點著一塊肉要攤主割下來給他,那位攤主也是位青年,聽他一說,二話不講,操起刀就在案子邊的條石上霍霍地磨了起來。這個無賴見此,隻好站在那兒等著。此時,攤邊上的人開始聚集過來,一半是看熱鬧,一半也是目睹一下這個無賴的橫行。豈知,這位攤主磨了好幾分鍾還沒有罷手。此時,無賴急了,張口就罵,要攤主趕快。隻見這位攤主不緊不慢地應了一聲,把磨得鋥亮的刀往陽光下一擺,一道寒光直照到無賴的眼睛上去。這個無賴心中一驚,不由得打了一個冷顫,又催攤主快割肉。但語氣明顯緩和了一些。攤主拿著刀,對著這個無賴想要的那塊肉就砍下去,隻聽“唰”的一聲,一大塊齊整整的肉就給割了下來。更令人叫絕的是,也就這一刀,把肉中連著的骨頭也一點沒渣地砍斷了。見此情形,這個無賴心中又是一愣。事情還沒有完,攤主把肉砍完之後,並不是把刀擱在案上就算了,而是出乎意料地朝身邊幾尺遠的一塊木板上扔去。隨著一聲響,那把剁肉刀便插在木板上,與其他幾把並排。哦!原來這是他的刀板。同樣令人奇怪的是,這回這個無賴並沒有像往常那樣,拿起肉便揚長而去,而是叫攤主稱稱,交了錢才回去。
在直麵流氓式的挑釁時,在你的力量還不能以暴製暴時,先忍一忍可以避免直接的衝突,暫時保全自己,並在這相對安全的間隙當中考慮接下來的應付辦法。用什麼辦法才能製服對手呢,前麵例子中賣肉的攤主做得很妙。他手中惟一的武器是刀,那麼就先亮它出來。他最好的手藝也許就是與切肉有關的活計了,那麼也把它亮出來。這一係列又完成得自然、巧妙,讓對手感覺到他恭順之時,又適時地讓其看見刀口的寒光,隱隱地提示著自己的立場,即不可侮。而此後切肉、扔刀的一係列動作更加強了這一立場。
忍讓,不僅為相對的弱方贏得了應變的時間,而且借助隱忍的外表,弱方對強方的威脅會加倍地影射到強方的心裏,或者說給強方一個想像威脅的空間。強方有可能會這麼想:他隱忍時尚且有這般威脅,他若發怒時該是怎樣啊。他那麼隨意一下就見功夫,若他把渾身解數都使出來,將何等厲害啊。
一忍可以製百辱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受得住委曲,方能保全自己;經得起冤屈,事理才能得到伸直,低窪才能盈滿,凋敝反得新生,少取反而多得,貪多反而癡迷。其實在危難中能夠保全自己的,全都懂得這個道理。以退為進,以忍為攻,這才是為政求事的最妙法則。
宋代蘇洵曾經說過:“一忍可以製百辱,一靜可以製百動。”戰國時有一位忍辱負重、奮鬥不息的傑出軍事家,他一生坎坷不平,甚至連真實姓名都沒留下,隻因其曾遭陷害受過臏刑(砍掉兩塊膝蓋骨的刑罰,故史書上稱他為孫臏。
孫臏少年時便下定決心學習兵法,準備做出一番大事業。成年後,他出外遊學,到深山裏拜精通兵法和縱橫捭闔之術的隱士鬼穀子先生為師,勤奮地學習兵法陣式。鬼穀子把《孫子兵法》教給孫臏,不到三天孫臏便能背誦如流,並且根據自己的理解闡述了許多精辟獨到的見解。鬼穀子為他奇異的軍事才能而興奮地說:“這一下,大軍事家孫武後繼有人了!”
孫臏有個同學叫龐涓,對孫臏的才能十分忌妒,但表麵上卻裝作和孫臏很要好,相約以後一旦得誌,彼此互不相忘。後來,龐涓先行下山,在魏國做了將軍。他派人邀孫臏下山共同輔佐魏王。孫臏到來之後,他先是虛情假意地熱烈歡迎,而後委之以客卿的官職,孫臏自然對不忘舊日同窗之情的龐涓感激萬分。然而半年之後,龐涓卻玩弄陰謀手段,捏造罪名,誣陷孫臏私通齊國,對他施以臏刑,臉上也刺上字,目的在於從精神上折磨孫臏。
對龐涓所做的一切,孫臏起初毫不知情,後來當他知道使自己成為一個不能行走的廢人的元凶就是龐涓時,下定決以要報仇雪恨。他擺脫龐涓手下的監視,暗地裏潛心研究兵書戰策,準備有朝一日逃離虎口。為了蒙騙監視他的人,孫臏甚至裝瘋賣傻,以糞便為食,與牲畜做伴。
不久,齊國使者來到魏國,暗中探訪孫臏,然後把他藏入車中帶回齊國。在一次王公貴族的賽馬活動中,大將田忌將足智多謀的孫臏推薦給齊威王。在齊威王麵前,孫臏暢談兵法,盡敘平生所學,受到齊威王的賞識,被任命為齊國軍師。從此,孫臏開始在戰國風雲齊聚的軍事舞台上大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