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54年,魏國派龐涓率大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企圖一舉消滅趙國。孫臏與田忌商量,提出“圍魏救趙”的作戰方針,不但解了邯鄲危急,並且在次年的桂陵之戰中以逸待勞,大破魏軍。此戰,魏軍幾乎全軍覆滅,龐涓僅率少數兵士倉皇逃脫。
桂陵之戰後13年,魏王又派龐涓率兵攻韓。齊王答應救援,派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攻魏救韓。孫臏冷靜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具體情況,根據魏軍悍勇輕敵和急於求成的心理,提出退兵減灶的作戰方針,忍一忍魏軍狂妄之氣,誘敵深入。而後齊軍故意做出怯戰的樣子,減少鍋灶表示齊軍已大多逃亡,以此來麻痹敵人。魏軍果然中計,窮追猛趕,齊軍卻一味退卻,最後在山高路窄、樹多林密的馬陵道設下埋伏。同時,孫臏還命人把路旁一棵大樹的樹皮刮去並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八個大字,並吩咐士兵說:“夜裏發現紅光,就一齊放箭!”
天黑之後,龐涓率兵馬不停蹄地追到馬陵道。但見路上橫七豎八地扔著許多木頭,便命士兵下馬下車,準備開路追擊,卻忽然看見路邊的白色樹幹上隱隱約約有幾個大字。龐涓疑心特重,便命人點火觀看,但沒等看完就連叫不好。但為時已晚,齊軍亂箭齊發,魏軍頓時大亂,四麵被圍,箭如雨下,既無法抵抗,又無路可逃。龐涓自己也身負重傷,眼見敗局已定,絕無挽回的餘地,隻好垂頭喪氣地拔劍自刎,齊軍大獲全勝。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馬陵之戰,而孫臏則從此名揚天下。
孫臏的確是位傑出的軍事家,同時也是一個深知忍字秘訣的人。麵對命運的不公,麵對“朋友”的誣陷,他仍能忍隱不發,潛心等待時機的到來。這不但需要一份驚人的耐力,同時也需要有一種卓越的審視力和觀察力。
是可忍,無不可忍
夏天催人欲睡的季節,教徒們被牧師又長又臭的布道弄得個個昏然欲睡。有些人甚至忍不住打起瞌睡來了,最後教堂裏的人幾乎都在打瞌睡,隻有一個紳士,上身挺直,專心聽道,跟四周的人完全不一樣。他不是別人,他正是當時鼎鼎有名的英國首相格萊斯頓。
後來有人好奇地問格萊斯頓:“奇怪,每一個人都聽得打起瞌睡,甚至幹脆小睡一場,為什麼隻有你那麼用心地聽?”
格萊斯頓微笑著說:“是這樣的:聽這麼一無可取的講道,老實講,我也很想打瞌睡,可是,我突然想到,何不用這件事來試試自己,能夠忍耐到什麼程度?我聚精會神地從頭聽完。剛才我還告訴自己:你呀,忍耐得好,以這種耐力去麵對政治上的種種難題,還有什麼事不能解決呢?所以說,我對今天的講道,感觸至深,對我的好處和啟示,可真是太大了。”
當“智慧”已經失敗,“天才”無能為力,“機智”與“手腕”也已沒用,其他各種能力已束手無策,宣告絕望的時候,走來了一個“忍耐”,由於堅持,得到了成功,不可能的成為可能。
在別人都已停止前進時,你仍然堅持,在別人都已失望放棄時,你仍然進行,這是需要相當的勇氣的。使你得到比別人更大的成功,正是這種堅持、忍耐的能力,不以喜怒好惡改變行動的能力。
忍耐的精神與態度,是許多人得到成功的關鍵。在商業界中,能做成最多的生意,獲得最多的主顧,銷售最多的商品的,往往是那種不灰心,能忍耐,不在回答中說出“不”字的人。忍耐的精神,謙和的禮貌,足以使別人受感動而成全他。
一受刺激就不能忍耐的人,不會有很大的成就。定下一個目標,然後集中全部的精力去實現它。這種能力能獲得他人的欽佩與尊敬。
你一朝樹立了有毅力、有決心、有忍耐的名譽,就不用怕世界上沒有你的地位。但是假使你顯出一些意誌不堅定和不能忍耐的態度,人們會明白,你是白鐵,不是純鋼。他們瞧不起你,不信任你。而沒有人們的信任,事業的成功是很難的。
忍讓比金子還珍貴
中國人發明了一個“忍”字,那是心字頭上一把刀,言簡意賅。從裏到外透著一個道理:沒有勺子不碰鍋沿的。人和人不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脾氣秉性哪能一樣?一旦產生摩擦,擼胳膊挽袖了地刀尖對麥芒,日子還能消停嗎?所以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解不開的疙瘩,也沒有化不了的矛盾。隻要彼此都做到體諒,自然會撥雲見日,雨過天晴。
但是,誰都知道,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冤家路窄的事兒我們隨時都能遇見。今天你讓我不順當,明天我就想盡辦法讓你穿小鞋;去年你媳婦罵了我老婆,今年我非得找個機會當眾出你的醜。這樣,本來沒多大的事,卻結了不小的冤家。你說這是何苦呢?更何況,這種事情從來都是讓人身心疲憊的,雙方受到的傷害都很大。醫學早已證明,報複心理是鑄成疾病的元凶之一。高血壓、心髒病、胃潰瘍等大都與長期積怨、高度緊張有關。
一個人經曆一次忍讓,會獲得一次人生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