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諸葛亮篇(2 / 3)

將領沒有心腹,就像人行走於黑夜,沒有燈火導引,手足無措;沒有耳目,就像瞎眼人處於暗處搞不清進退方位;沒有爪牙,會像饑民饑不擇食,難免食進毒物,沒有不中毒身亡的。因此,卓越的將領一定會選拔學識淵搏、足智多謀的人做自己的心腹,選拔做事周密、判斷力強的人做自己的耳目,選拔勇猛善戰者做自己的爪牙。

賢才居上不肖居下

賢才居上不肖居下,三軍悅樂士卒畏服。相議以勇鬥,相望以威武,相勸以刑賞,此必勝之征也。士卒惰慢,三軍數驚,下無禮信,人不畏法;相恐以敵,相語以利,相囑以禍福,相惑以妖言,此必敗之征也。

[譯文]賢才位居在上,沒有能力的人位居在下;三軍將士情緒高昂,敬畏服從主帥;到處談論的是如何英勇殺敵,到處看到的是威武雄壯的軍容,到處聽到的是如何嚴守軍紀立功受獎。這些都是軍隊出師必勝的征兆。士卒散漫,軍心慌亂;上無禮信,下不畏懼軍法;士兵恐懼出戰;議論的是如何獲取私利,相互叮囑的是如何逃避危險,動搖軍心的流言到處流傳。這些都是出師必敗的征兆。三軍之行。必有賓客群議得失以資將用夫三軍之行也,必有賓客群議得失以資將用。有詞若縣流,奇謀不測,博聞廣見,多藝多才,此萬夫之望,可引為上賓。有猛若熊虎,捷若騰猿,剛如鐵石,利若龍泉,此一時之雄,可以為中賓。有多言或中,薄技小才,常人之能,此可引為下賓。

[譯文]三軍出征,一定要有各類幕僚出謀劃策,共同來討論利弊得失,以供主帥參考。如果有人口若懸河,出計奇妙,博聞廣見,多藝多才,此為萬眾之希望所在,可引為上賓。如果有人像熊虎般勇猛,像猿猴般身手矯捷,性格堅強,武藝超群,這種人可謂一代豪傑,可請他作中賓。如果有人喜歡發表言論,但沒有特殊才能,這種人隻能讓他作下級幕僚。

尊之以爵贍之以財則士無不至夫用兵之道,尊之以爵贍之以財,則士無不至矣;接之以禮厲之以信,則士無不死矣;畜恩不倦法若畫一,則士無不服矣;先之以身後之以人,則士無不勇矣;小善必錄小功必賞,則士無不勸矣。

[譯文]用兵之道,隻要肯給予官位付之錢財,有能力的人都會應征而至。以禮相待,以信用相處,那麼部屬都會鞠躬盡瘁;經常施恩與人,法令嚴正,部屬自然會畏服;身先士卒,勇於殿後,那麼士卒就會無不奮勇殺敵;部下做了好事或立了小功,也都能及時表揚或給予獎賞,則部下必定會更加效力。

驕者招毀

驕者招毀,妄者稔禍,多語者寡信,自奉者少恩,賞於無功者離,罰加無罪者怨,喜怒不當者滅。

[譯文]驕傲的人必定會招至詆毀,狂妄的人很容易引來禍患,喜歡誇海口的人很少守信義,總愛自我標榜的人大都薄情寡義。獎賞無功的人,會使人心離散;將罪名強加在無辜者身上,將使眾多的人不滿;喜怒不當的人,難免敗亡。

以匹夫之刑令以賞罰人不能逆其命夫一人之身右萬之眾束肩斂息重足俯聽莫敢仰視者,法製使然也。若乃上無刑罰下無禮義,雖貴有天下富有四海,而不能自免者,桀紂類也。夫以匹夫之刑令以賞罰,而人不能逆其命者。

[譯文]主帥能以一人之身使萬人之眾屏氣靜立,聆聽訓示,不敢仰視,是因為有法製的約束。

如果上無刑罰,下無禮義,即使貴有天下富有四海也不免會遭厄運,夏桀、商紂的下場就是緣於此。賞罰分明,就無人敢違抗命令。

人君拒諫則忠臣不敢進其謀納言之政謂為諫諍,所以采眾下之謀也。故君有諍臣父有諍子,當其不義則諍之,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惡不可順,美不可逆;順惡逆美,其國必危。夫人君拒諫,則忠臣不敢進其謀,而邪臣專行其政,此為國之害也。

[譯文]所謂納言之政,就是廣采眾家之謀,聽取不同意見。君主有敢於直言的臣子,父親有敢於直言的兒女,當自己行為不義時才會有人出來勸阻,才會使自己不會陷於不義,免於罪惡。對於罪惡不可順從,對於美德不可詆毀。如果縱容惡人,殘害忠良,這個國家必亡。若是君主不聽忠言,則忠臣就不會進獻良策,而邪佞之臣就會專權,此為國之大害。

舉措之政謂舉直措諸枉舉措之政謂舉直措諸枉也。夫治國猶於治身,治身之道務在養神,治國之道務在舉賢。是以養神求生,舉賢求安。故國之有輔,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細,輔不可弱;柱細則害,輔弱則傾。故治國之道,舉直措諸枉,其國乃安。夫柱以直木為堅,輔以直士為賢,直木出於幽林,直士出於眾下。故人君選舉必求隱處。堯舉逸人,湯招有莘,周公采賤,皆得其人,以致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