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節 與眾不同的茶缸蓋(1 / 1)

現如今,搪瓷茶缸這個老物件,大抵隻能在一些個性禮品店中才能見到。可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很多人家裏都會有幾個搪瓷茶缸。別看它的“長相”簡單到老土,在戰爭年代可是個人人都稀罕的寶貝呢!

那時候的茶缸,容量大,經久耐用。行軍打仗時,用它來喝水、盛飯、煮東西,樣樣都能行。大多數的茶缸都有一個與之相配的搪瓷蓋兒。不過,也有例外,周恩來的搪瓷茶缸就是一個例外。

到西柏坡旅遊參觀的人都會發現,周恩來曾用過的搪瓷缸上不是搪瓷蓋兒,而是一個粗瓷小蝶。為什麼周恩來的搪瓷茶缸會與眾不同呢?

這隻茶缸的曆史非常悠久。從抗日戰爭開始,它便伴隨著周恩來到過南京、武漢、重慶、延安和莫斯科等地,直到它光榮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才榮歸西柏坡,成為一件曆史文物。

在周恩來身邊工作過的人都知道,周恩來是一個非常節儉的人,隻要東西還能湊合著用,就絕對不會換新的。即便部隊統一換新的服裝、新的生活用品,他總是委婉地拒絕,說:“我的東西還能用,新的物品還是留給前線的戰士們吧!他們在前線的生活不好過呀!”

在那戰火硝煙彌漫的年代,這個搪瓷缸上的搪瓷早就被摔得差不多掉光了。雖然身邊的工作人員時常勸周恩來換一個新的,可總被周恩來擋回去。黨中央轉戰陝北,翻越五台山時,周恩來的茶缸掉在了路上,一不小心,茶缸蓋就被馬蹄子給踩癟了。警衛員假裝沒有看見,便沒有撿起來,心想:這下總能找個理由給周副主席換個新的茶缸了!可誰知,周恩來自己又撿了起來,到達駐地後,找來一塊石頭砸了砸,硬是又湊合著用上了。這一湊合,就一直用到西柏坡。

雖然警衛員在五台山那次沒有成功說服周恩來,可他們一直在找機會替周恩來換個新的茶缸。

一天,警衛員見周恩來外出歸來,忙提來一壺茶水,給他倒上水。可被砸得歪歪扭扭的茶缸蓋怎麼也蓋不嚴實。警衛員心想:這次說什麼也得給周副主席換個新的。他轉念一想,周副主席脾氣倔,換新的東西恐怕是不會答應的。警衛員決定來個先斬後奏,哪怕回頭受批評也是值得的。

趁著周恩來低頭聚精會神看文件時,警衛員偷偷地把茶缸拿了出來,跑到了後勤部供給處。供給處負責發放物資的老陳對周恩來的舊茶缸早有耳聞,立即拿出新的茶缸遞給警衛員,說:“這個新的,我們早就準備好了,快拿給周副主席吧!不過……”老陳停頓了一下,接著說:“周副主席的脾氣你也是知道的,他很有原則。你這樣私自拿出來換,能成嗎?”

警衛員很犯難,說:“目前沒有別的法子了,隻好說是統一發放的。任誰也不能搞特殊啊!”

“這樣吧,我再給你出一主意。一會兒,你去食堂打飯,就用這個新茶缸。或許,周副主席看文件入神,直接就吃了。等他發現時,也不好把用過的茶缸還回來了。”老陳對警衛員說道。

“哎,這個法子不錯,我這就去!”警衛員高興地拿著茶缸來到食堂,按照計劃用新茶缸打來飯菜,放在周恩來的桌子上,掩上門出去了。

警衛員在門口靜靜地候了半天,發現裏麵沒有任何動靜,心裏開始暗暗竊喜:這下總算成功了!又過了一會,他聽見周恩來在裏麵叫他。警衛員走進去一看,發現那缸飯菜根本就沒動,隻聽周恩來說:“你把飯菜倒在我的舊茶缸裏,把這個新的洗幹淨後還給供給處。”

“可是,那個舊茶缸實在太舊了。況且茶缸蓋也蓋不緊了……”

沒等警衛員說完,周恩來站起身來,從身後的書架上拿出一個粗瓷小蝶,蓋在了茶缸上,對警衛員說:“喏,這不是一個挺好的茶缸蓋兒麼?”

“這是小碟,很容易燙手。咱們不是有新的嗎,為什麼不用呢?”警衛員一臉的委屈。

周恩來語重心長地說:“原來的那個茶缸是舊了些,不過不破不漏,還是能用的。現在的條件比以前好很多,不過我們也要保持勤儉節約的好作風啊。你要記住,錢要花在刀刃上。”

警衛員默默地點了點頭,他被周恩來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深深打動了。他轉身送回了新茶缸,取回舊的搪瓷缸。

這隻茶缸依舊在周恩來的桌上,一直到新中國建立前夕,它始終陪伴在周恩來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