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柏坡紀念館裏,陳列著一盞布滿油漬、鏽跡斑斑的馬燈。這盞普通的馬燈背後實際上有一段不平凡的往事。
有一年,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來到西柏坡紀念館參觀。當他看到這盞馬燈時,心情激動得無法言語,雙手顫抖地扶住展櫃,嘴裏一個勁地念叨:“就是它,就是它,這是周副主席當年用過的馬燈啊。多虧了他,我們一家人才能活到今天。”
這位老人是誰?他為何對這盞馬燈有如此強烈的反應?
這位老人叫郭富泰,是當年西柏坡中央大院大灶食堂的管理員。他們一家跟隨中央機關來到西柏坡後,便住在了後溝新挖的一孔窯洞裏。
1948年的夏天,是一個多暴雨的季節。一天晚上,天空中電閃雷鳴,狂風大作,一場暴風雨又來臨了。雨不停地落下來,後溝的幾處窯洞開始滲水。突然,一聲悶響,一孔窯洞倒塌了,屋裏麵的5名同誌都被埋在了裏麵。
聽聞消息的人們從四麵八方趕到出事地點。就在大家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正在辦公的周恩來聽說後趕緊提起桌上的馬燈,來到了出事地點。他高舉馬燈,對混亂的人群喊道:“大家不要慌!時間就是生命,我們一定要把困在下麵的同誌救出來。”說完,他把馬燈交給身邊的警衛員,拿起鐵鍬挖了起來。
人們在周恩來的帶動下,紛紛搬動磚塊,挖起土來。沒有鐵鍬的,直接用手挖,最後手指都磨破了,血水混著雨水,流進了土裏。周恩來一邊挖著,一邊指揮著,他鼓勵大家,爭分奪秒搶救下麵的同誌。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大家的心情越來越焦急。不知道過了多久,突然有人喊了一聲:“挖到了,挖到了!”周恩來跑過去一看,窯洞底部的一個3尺寬的縫隙裏,4個人緊緊地靠在一起,無聲無息。很顯然,他們因為缺氧而窒息了。周恩來吩咐大家改用手挖,避免傷到人。不一會兒,他們被救了出來,並在第一時間送往中央醫院進行搶救。還好,因為搶救及時,他們都脫離了危險。
救人仍在繼續,被埋的理發員曹慶衛還是沒有找到。周恩來舉著馬燈,鼓勵大家再接再厲,一定要將人找出來。時間又一分一秒地過去了,人們終於在一個牆角發現了曹慶衛。可是,當他被抬上來的時候,已經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周恩來放下馬燈,滿含著淚水:“曹慶衛同誌,你安息吧!”後來,黨中央為曹慶衛開了追悼會,毛澤東親自為他寫了一副挽幛。
搶救工作結束後,周恩來顧不上休息,又提起馬燈,冒雨來到後溝,挨家挨戶地查看窯洞漏雨情況。當他看到郭富泰一家住的窯洞有多處漏雨時,趕緊將他們安置到另一間小屋裏。他不希望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就在郭富泰一家安頓好後,原先的那孔窯洞瞬間就倒塌了。郭富泰一家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