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剛過,離西柏坡村口不遠處的一塊空地上,早早地冒出了零零星星的嫩綠的槐樹芽。這是一塊新開墾的地,是董必武帶領鄉親們開墾出來種上槐樹苗的。
原本這塊地光禿禿的,什麼都沒長。工作之餘的董老喜歡在村口一帶散步。他發現這片地閑置著,便想到了植樹造林,綠化山區。說幹就幹,他帶領鄉親們刨鬆土壤,施好底肥,然後搬來石頭圍在這塊地的四周,避免雨水衝走泥土。地開墾好後,董老和大家灑下槐樹種子,期待著它們快快發芽。
功夫不負有心人。春天的腳步剛近,一棵棵槐樹苗就迫不及待地鑽出了地麵,欣喜地望著外麵的世界。董老看到這般景象後,開心得像個孩子一般笑了。
董老經常抽空去照料這些幼苗。一次,他打算提著水桶去給樹苗澆水。警衛員小鄭看見了,勸道:“首長,您工作夠累的了,還是別去了。我替您去澆水。”
“辦公時間一長,腦子還真是轉不動了。出去搞一下體力勞動,有助於腦力恢複。”說完,董老哈哈一笑。
“咱們又不在這長住下去,您幹嗎對一片槐樹林這麼上心啊?”小鄭有些困惑。
董老並沒有因為小鄭的話生氣,反而耐心地教育小鄭。他說:“俗話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咱們雖然不在這裏長住,可這些樹苗的用途卻很大。等我們走了,西柏坡的老鄉們可以用這些樹綠化山林。等將來革命勝利了,建設新中國,需要用木材的地方還很多!”
董老見小鄭,若有所思的樣子,進一步啟發道:“江山是我們無產階級打下的,無論在哪裏栽樹都不會白費,無論在哪裏勞動都不會沒用。你說,對嗎?”
雖然小鄭一時還不能完全理解董老話裏的意思,不過還是肯定地回答道:“對!”
這天晚上,小鄭一直輾轉反側,直到雞叫頭遍,才迷迷糊糊地睡著。他一直在想白天董老說的那番話。他想起董老多年來對自己的栽培:行軍途中,為自己講紅軍長征的故事;在陝北時,教自己讀書寫字;西柏坡時期,常常用通俗的話語讓他懂得革命道理……他突然覺得自己也像一棵幼苗,一直被董老細心地嗬護關懷著。
第二天一大早,小鄭就提起水桶往村口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