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武時任華北野戰軍第二兵團政治委員。
1948年8月,楊成武奉命到黨中央駐地西柏坡,接受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配合東北我軍作戰,把華北的敵人拖住,保證遼沈戰役的勝利。
黨中央為了在華北建設人民解放軍後方,以支援全國作戰,決定晉冀魯豫和晉察冀兩區合並,成立中共中央華北局、華北人民政府、華北軍區。
……
兩區合並後,華北軍區轄冀魯豫、太嶽、太行、冀南、北嶽、冀中和晉中七個二級軍區。野戰軍有兩個兵團。第一兵團轄三個縱隊,以徐向前同誌兼司令員和政治委員,周士第同誌為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第二兵團也轄三個縱隊,以楊得誌同誌為司令員,羅瑞卿同誌和我為政治委員。連同北嶽軍區的第一縱隊,冀中軍區的第七縱隊,全區共九個縱隊,兩個炮兵旅。
接 到軍區通知後,我立即準備行裝,次日一早騎馬登程。剛下過暴雨,群峰疊翠,百鳥齊鳴,秋風拂麵,我騎在馬上縱目遠眺,令人心曠神怡。
……
我猜測著到毛主席那裏將要接受的任務,輕輕地提了提馬韁,小馬欣然放開了四蹄。
八月二日,我到了華北軍區所在地平山縣煙堡村,見到了聶司令員。
聶司令員對我說:“主席找你去,一起談。任務是準備配合東北作戰。東北部隊準備攻錦州,打錦西、沈陽增援的敵人。主席考慮,要華北野戰軍配合東北作戰,把華北的敵人拉住,不讓他出關,否則東北戰鬥會受影響。你指揮的部隊組成第三兵團。具體情況到那裏去談。”
八月三日,聶司令員和我各騎一匹馬,沿滹沱河北上,由南岸到北岸,一上午就到了中央所在地——西柏坡。
……
我們先見到周恩來副主席。周副主席說:“下午三點,毛主席和書記處的同誌跟你們一塊談。”
下午三點鍾,我隨聶司令員到毛主席的住處。
這是一個前後院相連的小院,從右手邊門走進去,迎麵一幅影壁,從影壁頂上露出一株椿樹嫩綠的樹冠,影壁前是一排實心竹,前後的綠色相互輝映,使得影壁超凡脫俗,別有風韻。從影壁前向左拐,是一條鵝卵石鋪的甬道,這條甬道從院子中間穿過,銜接著正麵住室。院子西邊是一幢廂房,廂房門前是獨樹一株鬱鬱蔥蔥的雪梨樹,綠葉間綴滿了碩果,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正麵的平房,便是毛主席的住處。
那原本是一間靠後門的門房。小院的後門是在左角上,分出去的石子甬道把斜對著的前後門連結起來。臥室的後牆其實就是院牆的一部分,兩開間的房子像個橫站著的火柴盒,白灰牆壁顯得格外的素淨。
緊靠臥室向右接出來一間棚屋——毛主席的辦公室,大本營最高一級運籌戰略決戰的所在;它從臥室開出一個便門,接著這個門向外,在兩側豎起各三根立柱,上麵搭上橫梁,覆蓋葦席,四周圍起來,左手一邊的三根立柱砌在牆裏,而右手的立柱還暴露在牆外。從這間棚屋向小院開了一個工作人員進出的便門。
我們走進棚屋,隻見正中放著一張高腳舊八仙桌,四麵擺著條凳。毛主席坐在對麵的一邊,左首是周副主席和朱總司令,右首是少奇和弼時同誌。毛主席身後的角角上,是一個權作茶幾的矮桌,上麵放著暖壺和幾個戰士們用的那種搪瓷缸,搪瓷缸擺在白色搪瓷盤裏,潔淨爽俐,煥發著農家氣息。通往臥室的門開著,可以看到用條凳搭起來的木板床的一邊,上麵擺著土布傲的被子。牆下放著簡易書架,擺滿了線裝書。牆上掛著草帽,屋角上斜放著可以折疊和展開的簡易屏風。棚屋和臥室裏的擺設簡單質樸,還保持著瑞金時代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