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習近平:使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1 / 2)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河北省調研指導工作。

習近平30多年前在石家莊市正定縣工作時就到過西柏坡,其後又多次來。這次是他到中央工作後第二次來。

青山疊翠,細雨朦朧,11日下午4時許,習近平首先來到西柏坡紀念館。廣場上,五大書記銅像前,“新中國從這裏走來”——鮮花鋪就的幾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總書記來了!”驚喜的人們紛紛圍了上來,有的大聲問好,有的搶著握手,更多的是拿起手機、相機,記錄下這難得的一刻……

習近平參觀了西柏坡紀念館、毛澤東舊居、中央軍委作戰室、七屆二中全會舊址等處。

在西柏坡紀念館內,一塊展板讓習近平久久駐足,上麵寫著“根據毛澤東的提議,全會作出六條規定:一、不做壽;二、不送禮;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國同誌同馬恩列斯平列。”這是中國共產黨人“進京趕考”前定下的規矩——佇立展板前,習近平一一對照著說:“不做壽,這條做到了;不送禮,這個還有問題,所以反‘四風’要解決這個問題;少敬酒,現在公款吃喝得到遏製,關鍵是要堅持下去;少拍掌,我們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這一條堅持下來了;第六條,我們黨對此有清醒的認識……”

毛澤東用過的轉椅,周恩來用過的辦公桌,董必武用過的最新華北詳圖……從西柏坡紀念館、毛澤東舊居到中央軍委作戰室、七屆二中全會舊址,在一幅幅圖片、一件件文物前,習近平認真聽取工作人員講解,不時詢問有關情況。

隨後,習近平在一間長方形的土坯房——著名的九月會議舊址召開縣鄉村幹部、老黨員和群眾代表座談會。

“黨的生日剛過,我們來到革命聖地西柏坡,瞻仰舊址,重溫革命前輩的諄諄教導,同時見見西柏坡的父老鄉親們。”大家圍坐在一起,習近平開門見山,“這次來,主要是就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圍繞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同大家談談心,聽聽你們的意見和建議。我們不講套話,請大家有啥說啥。”

大家紛紛積極發言。西柏坡鎮黨委書記李新海在西柏坡工作已有7年多,他說,為加強同群眾的聯係,鎮黨委采取了措施,第一個就是在今年年初向群眾發放民心卡,上麵寫有鎮裏幹部的電話,便於群眾聯係和監督。

習近平聽了馬上問:“民心卡是發到所有的村?”

“對,發到村裏麵。”

習近平又問:“幹部都聯係到村?”

“幹部都有包村,有的幹部包一個村,有的兩個村。”

“一共多少個村?”

“16個村。”

“把老一輩的優良傳統發揚好,把西柏坡優勢資源利用好,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建好景區,為群眾多辦實事,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李新海說。

習近平邊聽邊記,不時插話交流……

70多歲的閆朝書是西柏坡村的老黨員,身體不太好,習近平以前見過她。見到老人,總書記關切地問候並征求她的意見,叮囑她要多保重身體。

18時06分,時間不早了,鄉親們結束了發言。習近平環視著舊址,這間屋子意義非同尋常。正是在這間簡陋的房間裏,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了擴大會議即九月會議,提出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的反動統治的戰略任務,要求軍隊向前進。會議作出關於執行請示報告製度的決議,要求各級黨組織增強紀律性,還強調要繼續克服某種程度上存在著的成分不純、思想不純、作風不純的不良現象。

“這裏是立規矩的地方。黨的規矩、製度的建立和執行,有力推動了黨的作風和紀律建設。”習近平說,“剛才幾位同誌從不同角度談了一些認識,對黨的作風建設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出了意見和建議,都很好。”

習近平表示:西柏坡我來過多次,每次都懷著崇敬之心來,帶著許多思考走。對我們來講,每到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聖地,都是一種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禮。每來一次,都能受到一次黨的性質和宗旨的生動教育,就更加堅定了我們的公仆意識和為民情懷。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曆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這些偉大曆史,心中就會增加很多正能量。每次來西柏坡,我想得最多的是,毛澤東同誌當年提出“兩個務必”,主要基於哪些考慮?我們學的還有沒有不深不透的?“兩個務必”耳熟能詳,但在當前形勢下我們能不能深刻領會“兩個務必”,使之更好指導當前黨的建設?今天如何結合新的形勢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