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9章 珍妮的微笑(1 / 1)

薑欽峰

記住珍妮,緣於一張特別的婚紗照。新娘身披婚紗,潔白輕盈如蟬翼,瘦削的瓜子臉上,蕩漾出迷人的微笑,楚楚動人,四位年輕帥氣的新郎,前後左右將新娘簇擁在中間,如眾星捧月。

照片上的美麗“新娘”,是武漢女孩李珍妮。她剛剛跨入大學的校門,身體被查出惡性腫瘤,晚期!每次疼痛發作,她總是強忍著一聲不吭,母親含淚說:“孩子,疼就哭出來,這樣會好受些。”但她從來不哭,反而安慰母親不要哭,“我一定能戰勝病魔。”在家養病的日子,珍妮在網上開通了博客,鼓勵自己和同樣患病的網友:“這一秒不放棄,下一秒就有希望。”她的樂觀堅強,感動了無數人,祝福從四麵八方飛來。

與同齡的女孩一樣,珍妮的心中,也曾有過許許多多斑斕的夢想。她想看看自己穿婚紗的樣子,隨著病情加重,也許時日不多,心中的願望越來越強烈。當地媒體報道之後,幾十名男孩打來電話,表示願意陪珍妮拍婚紗照,幫助她實現這個美麗的夢想。此時的珍妮已極度虛弱,由父母攙扶著走進了攝影店,披上潔白的婚紗,她甜甜地笑了。

一個月後,珍妮的病情急劇惡化。她幾次請求父母,要讓自己死後捐出角膜,悲痛欲絕的父母沒有答應。在生命的最後幾天,珍妮開始陷入昏迷,在醫生全力搶救下幾次醒來,但已不能說話。

每次睜開眼睛,她都直直地看著醫生,從未哭過,醫生和護士卻當場落淚,他們從未見過如此堅強的病人。當珍妮第六次醒來時,已進入彌留狀態,依然睜著大大的眼睛。醫生忽然明白了,趕緊問珍妮的母親,“孩子是不是還有什麼心願未了?”母親知道女兒的心事,趕到病床前,悲痛欲絕,已泣不成聲:“孩子,你要捐獻眼角膜,我們答應你!”珍妮用盡最後的力氣,拚命眨動幾下眼睛,隨即又昏迷過去。

珍妮的心願已了,再沒有醒過來。3天之後,母親強忍悲痛,眼含熱淚,撥通了深圳眼科醫院姚曉明博士的電話……

那天,在電視上見到珍妮的母親。憶起女兒生前的點點滴滴,音容笑貌宛如昨日,母親肝腸寸斷,已成淚人。這時候,有個陌生的女孩走到母親跟前,忽然用手蒙住自己的左眼,隻露出右眼,輕輕地說:“阿姨,我用這隻眼睛看您。”女孩的右眼,在黑暗中苦苦等待了20年,直到接受了珍妮的角膜移植,才得以重見光明。目光接觸,刹那間,悲傷的母親怔住了。漸漸地,臉上浮出淺淺的笑,晶瑩的淚花,順著眼角緩緩滑落。女兒沒走啊,正睜眼看著自己呢!

在珍妮生病期間,曾有一次選擇的機會,做“改道”手術,運氣好的話,或許能擺脫死神。這是最後一線生機,但也意味著,她的後半生,都必須在腹部吊著一個裝排泄物的袋子。想到這些,珍妮就不寒而栗,她在博客上寫道:“我才20歲,我還年輕,還想去大學完成學業,還想繼續穿漂亮衣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我更想以後有個真愛我的人,和我一起踏上紅地毯……可是現在的我,病情很可能會轉移惡化,必須改道,我真的好害怕!”

生命,有時竟如此殘酷!在與死神的抗爭中,珍妮從未放棄,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程,依然堅持到底,醫生當初斷言她活不過3個月,她頑強地堅持了兩年。但她拒絕了“改道”,義無反顧,哪怕是離開,也要快快樂樂、漂漂亮亮地走,為自己畫上一個美麗的句號。對於生命,也許珍妮有著自己的理解:永不放棄,笑對死亡。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我們活了多久,而在於如何度過。如果說,出生與死亡都是不治之症,能由我們自己做主的,隻有生命的過程。想起李敖的話:“上帝管兩頭,我管中間”,調侃中盡顯人生豪邁,死不算什麼,但隻要一息尚存,我說了算。珍妮的生命中,已寫下了最精彩的一筆,死不算什麼,她可以坦然麵對。

珍妮走了,帶著對生活的無限眷戀,帶著她的青春美麗,匆匆而別,仿佛一道流星劃過,雖短暫,卻已把光明留在了世間。潔白的婚紗,天使般的微笑,忘不了那個美麗的女孩——李珍妮,深圳眼庫第167號角膜捐贈者!

大道理對生命的熱愛讓她的微笑如此動人,還有堅強煥發出的力量。愛使她的生命得以另一種方式存在,並換來了同樣的愛。雖然生命可以消亡,但是愛可以傳遞,可以再生,可以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