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禱告的手”是一幅畫的名字,更是真誠奉獻的代名詞。丟勒和奈斯丁是一對好朋友,都是處於奮鬥中的畫家。由於貧窮,他們必須半工半讀才能夠繼續學業,可因為工作占去了他們許多時間,兩人的畫藝進步都很慢。夢想的遙遙難及折磨著兩個人。困惑了良久,兩個人想出了一個辦法,決定以抽簽的方式確定誰去工作來支付彼此的生活費,誰全心學習藝術。
丟勒贏了,得以繼續學習,而奈斯丁則辛勤工作,提供兩個人的生活所需。不久,丟勒前往歐洲各城市學習,奈斯丁則繼續無怨無悔、任勞任怨地工作,賺取兩個人的生活費及丟勒的學習費用,信守著自己的承諾。幾年後,丟勒成功了,他按照兩個人當初的約定找到奈斯丁,履行支持奈斯丁學習的協議。可他發現,由於勞累的工作,奈斯丁原本美而敏感的手指變得僵硬扭曲,已經不能靈敏地操作畫筆了。丟勒心痛如絞,奈斯丁卻寬厚地笑著,絲毫沒有因為無法實現自己藝術家的夢想而難過,心中卻盡是為朋友成功而感到的興奮。
這天,丟勒去拜訪奈斯丁,發現奈斯丁正合著雙手,跪在地上,安靜而誠摯地為他做成功禱告。天才藝術家的眼睛濕潤了,將朋友那雙禱告的手畫了下來。這幅畫因此成為舉世聞名的《禱告的手》。
大道理是真摯的友情,高尚的人品和偉大的犧牲精神,成就了畫家的成功,也成就了這幅畫。與其說成功是基於努力獲得,不如說,是在這種友愛的關照下所得。失去這種關照,再有天才的作家也沒有土壤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