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一百多年前,美國費城的6名高中生向他們仰慕已久的一位博學多才的牧師請求:“先生,您肯教我們讀書嗎?我們想上大學,可是我們沒錢。我們中學快畢業了,有一定的學識,您肯教教我們嗎?”
這位牧師名叫康威爾,他答應教這6個貧家子弟。同時他又暗自思忖:“一定還會有許多年輕人沒錢上大學,他們想學習但付不起學費。我應該為這樣的年輕人辦一所大學。”
於是,他開始為籌建大學募捐。當時建一所大學大概要花150萬美元。康威爾四處奔走,在各地演講了5年,懇求為有誌於求學的年輕人捐錢。
出乎他意料的是,5年辛苦籌募到的錢不足1000美元。康威爾深感悲傷,情緒低落。
當他走向教堂準備做禮拜時,低頭沉思的他發現教堂周圍的草枯黃得東倒西歪。他便問園丁:“為什麼這裏的草長得不如別的教堂周圍的草呢?”
園丁抬起頭來望著牧師回答說:“噢,我猜想你眼中覺得這地方的草長得不好,主要是因為你把這些草和別的草相比較的緣故。看來,我們是常常看到別人美麗的草地,希望別人的草地就是我們自己的,卻很少去整治自家的草地。”
園丁的一席話使康威爾恍然大悟。他跑進教堂開始撰寫演講稿。他在演講稿中指出,人們往往是讓時間在等待中白白流逝,卻沒有努力工作使事情朝著人們希望的方向發展。
他在演講中講了一個農夫的故事:有個農夫擁有一塊土地,生活過得很不錯。但是,當他聽說要是找到埋有鑽石的地方,哪怕隻有一塊鑽石就可以富得難以想象時,他就把自己的地賣了,離家出走,四處尋找可以發現鑽石的地方。
農夫走向遙遠的異國他鄉,然而卻未能發現鑽石,最後,他囊空如洗。有一天晚上在海灘自殺了。
真是無巧不成書。那個買下農夫這塊土地的人,在散步中無意發現了一塊異樣的石頭。拾起一看,它晶光閃閃,反射出光芒。仔細察看,發現這是一塊鑽石。
這樣,就在農夫賣掉的這塊土地上,新主人發現了從未被人發現的最大的鑽石寶藏。
這個故事是發人深省的,康威爾寫道:財富不是僅憑奔走四方能發現的,它屬於自己去挖掘的人,屬於依靠自己土地的人,屬於相信自己能力的人。
康威爾作了七年有關這個“鑽石寶藏”的演講。七年後,他賺得800萬美元,這筆錢大大超出了他想建一所學校的需要。
今天,這所學校豎立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這便是著名學府坦普爾大學——它的建成隻是因為一個人從樸素的故事裏得到的啟迪。
大道理困難時我們往往去向他人請求幫助,卻忘記了戰勝困難的法寶其實就在自己手中。隻要自己動手,就會豐衣足食,就會有愚公移山的神話出現。創造財富需要去挖掘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並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