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徐庶放聲大笑道:“孫權!休要張狂,可知爾頭尚在否!”
徐庶一聽孫權發怒,卻隻敢命人責打自己。不敢下令斬殺自己。料知孫權還是很顧忌主公劉明的。徐庶的心中更是有根,拚著招那孫權一番責打,也要更加落下一孫權的麵子。連吳侯也不稱了,直呼孫權。不過,徐庶話術之時,還是使了一個小技巧。
果然,孫權雖然聞徐庶之言,雖在盛怒之下,還是喝道:“匹夫!禍至臨頭,還敢誑語?今我頭尚在。汝有何話講!”
“哼!今爾頭尚在。卻焉知可保有幾日?吾為太尉大人之使。辱我,即辱太尉大人。我若受打,太尉大人大軍不日而至,爾頭焉可尚在。”徐庶絲毫不讓的直視孫權說道。
孫權這個氣啊。連呼左右:“拉出去!拉出去!給我打!”
“且慢!”
孫權雖然快被氣運了。可孫權手下涵養高的,那還是有很多的。尤其是此時孫權還在建業的老家,那些江南名宿眾臣涵養高的,那就更多了。那一個個的涵養,絕對是到家。
故此,此時那些覺得徐庶之言有理,而孫權卻因為暴怒喪失理智的大臣,為了對孫氏基業的負責,他們這些大臣,哪能讓孫權犯這個低級錯誤。
要知道,就算是兩國交戰,那還都不斬來使呢。何況這徐庶還是劉明的使臣。使臣,那可是來訪勢力的顏麵所在。辱使,就是在羞辱對方。要是那樣的話,孫權責打徐庶,還不如幹脆就把徐庶殺了。畢竟斬殺來使,可以說是斬使明誌。還可以給己軍一個小小的士氣激勵。可責打使者,那卻隻能是羞臊對方。就算是今後打起來,那都不占理啊。
徐庶本來就是要討打,在樹立自己不屈的形象下,貶低孫權根本不能奈自己如何,隻能用責打來掩蓋他的無能。在坐實孫權無能,降低孫權在群臣之間威信的同時,也為今後幽州今後再次討伐孫權製造一個借口。可如今,卻有人出來阻止孫權。徐庶很是好奇的看了過去。
隻見這個出來阻止孫權的人,年在四十五六,身高八尺,長臉高冠,重眉大眼,筆直的鼻梁,頗有威儀。
徐庶一見之下,氣焰也是矮了幾分。沒辦法,誰讓這個人徐庶認識呢。此人乃是江南的張昭,張子布。那也絕對是江南一地的士林魁首。更是江南張家的閥主。雖然徐庶不是多麼在意張昭的身份,也自問在韜略上絕對要高過張昭。可那徐庶終歸在江南混過很長一段日子,那張昭卻無論從哪裏來說,那都是徐庶的前輩。徐庶再是囂張,氣焰也不得不收斂一些。
而那孫權看張昭出麵,也是不得不給張昭幾分麵子。當初孫權接掌江東,要不是有張昭出麵安撫江東眾人,孫權也決不會輕易就能搞定的。更不會有閑暇去找諸葛亮的。
故此,孫權強壓怒氣說道:“子布何以為此匹夫求情焉?”
“非也。我非為徐庶求情。實乃為主公醒智爾。今主公與那劉太尉立有巴蜀備忘之錄。兩軍罷戰,齊修友和。若是那劉太尉食言而肥,昭之天下,劉太尉仁義之名盡失。我軍不齒,必死戰也。而若主公責打徐庶,徐庶乃為幽州使者,打其,即羞臊幽州是也。若劉太尉以此向討,其責盡在主公。那劉太尉出兵,不僅出師有名,就連我軍也無決戰之心。主公知此,若是還想懲戒徐庶,臣請斬之。以此昭告天下,斬使明誌,與那劉太尉勢不兩立。以激我軍將士之心。”張昭很是有條不紊的說道。
徐庶在一旁聽得一哆嗦,心裏暗罵:這個張昭可太狠毒了。若是孫權真的聽了他的話,把自己一殺,不僅自己算是白繞,就連右軍師等人的計策也就因此失效了。反倒平白的助長了孫權的氣勢,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