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等人已經被劉明描繪引申的有些心驚了。
說實在的,若是一般人初聽劉明所言,肯定給劉明一句杞人憂天,根本就不會對劉明有更多的理會。可如今這屋裏的眾人卻不同。這些人都是劉明絕對的心腹。對劉明的信任,那絕對是百分百的。尤其是劉明這麼多年來,也沒辜負過他們的信任,不做結論則已。隻要做了,還真沒有不正確的。再加上屋裏這幫人,全都有大智慧,想問題也想來是想長遠的。故此,被劉明這麼一說,真是浮想聯翩。
劉明一看火候差不多了,下結論道:“商人百姓,行商,務農,終究不過是供求關係,逃不過市場二字,此即經濟也。市場經濟,還是需要市場來引導,決定。行政、法令幹涉,絕對不是善策。但是,朝廷所欲,卻可通過國有企業來引導,隻要國有企業賺錢獲利,民間百姓,自然跟隨。而若連有精英操控國有企業都不能獲利,那絕對就屬於問題策略,也可免了百姓受苦。而災年物價高,也不過是貨少,需多。隻要朝廷有眾多的國有企業,隻需放出貨物,自可平息物價。如糧商,國有企業如果占了大頭,平價出糧,餘者糧商,豈敢抬價?故此,國有企業,一定要在各行各業占據主流地位。以起到引導和平控的作用。這裏麵隻需要控製好國有企業的分寸,使其和民間企業除了所有權的分別,再無二致,即我與民間老板同等。我的那些作坊,店鋪,農莊的負責人,若有差池,一律如同民間商販同等處置,即可保全我之產業,也就是國有產業,同時也不會對民間百姓的買賣有所影響。”
荀彧等人,無不對劉明的這番為民之心而心悅誠服。
但是,劉明對此並不滿足,隨即又說道:“雖說國有企業要占據主導地位,但是,卻絕對不可壟斷,壟斷獲利,可謂是暴利,昔日,桑弘羊持政,江湖魚鹽盡歸皇家,此即暴力,名是為國理財,實掠奪百姓財富而。故此,各行各業,國有企業,不可超過四成。即使鹽鐵等行業,也可開放一些與民,以刺激國有產業的競爭心,保持其品質、數量和活力。”
眾人點頭認可。當下,由劉明定下基調。隨之對相關的完善措施,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最後,額定,國有企業與民間企業同樣上稅,各負盈虧。國家隻作為企業老板,享受企業利潤,但不插手經營,隻把他們作為一家大型企業來看待,就如同劉明考核他們一般,每年度考核那些企業的業績,優勝劣汰。
而劉明最終的工資,也定下來了。國家的賦稅收入,以及國有企業的收入,統共分為十成。各地在上交之時,各自截流一成,作為當地的發展和開銷。多者,為當地的儲備金,少者,由中央補足。剩餘的九成,軍費開銷占兩成,政務開銷以及教育、醫療發展等等,占四成,餘者,兩成入國庫,一成歸劉明的皇室工資。
對此,劉明遠本是不想要這麼多的,畢竟一個國家的一成收入,那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而且年年如此,恐怕用不了百年,那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不過,楊軍等人卻都以劉明當初定的軍功標準為依據,立大功者,如呂布之流,都可享受數座城池的稅收提成,而且還可保持兩代。劉明今後身為帝皇,豈可比臣下拿得還少?
對此,劉明也是無話可說。隻得應了。當然了,劉明內心對此還是很滿意,很美的。
但是,就在會議差不多該結束了,眾人應該回去完善三閣一處的機製和人員名單的時候。郭嘉卻冷不丁想到一事,以為是劉明的疏漏,連忙提醒道:“主公,而今咱們可是六十二州,每州選三個文淵閣主事,那應是一百八十六人,主公選一百八十三人,可是疏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