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才有可能成功(1 / 1)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剛剛踏入社會,生活尚無保障的年輕人做不到;在商海搏殺,被生意困擾的商人做不到;在工作崗位上為養家糊口拚命工作的普通職員也做不到……那麼,究竟什麼樣的人才能做到如此瀟灑呢?是那些對自己的需求十分了解的人。

台灣著名作家龍應台曾對他的兒子說:“假定說,橫在你眼前的選擇是到華爾街做銀行經理或者到動物園做照顧獅子、河馬的管理員,而你是一個喜歡動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認為做銀行經理比較有成就,或者做獅子、河馬管理員很平庸。每天為錢的數字起伏而緊張地鬥爭,很可能不如每天給大象洗澡,給河馬刷牙。”

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競爭力,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行業,成功也不能按財富的多少一概而論。有的人適合於商海的拚搏,有的人喜歡官場的氣氛,有的人精於傳道授業解惑,有的人聽到軍營的號角就激動……所以,每個人最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適合做什麼,隻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才能在自己的行業中取得成功。

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小時候,曾夢想要成為一個足球健將。一位大學教練告訴他,這個目標他不會達到,而且不可能達到。卡耐基聽後毫不猶疑地開始分析他的問題。他記下了他的目標,並研究如何達到這些目標。使他大感驚異的是,他發現他真正想要做的不是一個足球明星,而主要是希望獲得足球明星所享有的如雷掌聲與名氣。不久,他發現,如果發展他的特長,使自己成為一名公開演說家,可以贏得更長久、更熱烈的掌聲。他的演說極為成功,後來竟寫了一本關於公開演講的書,並借著著名的演講學校,幫助成千上萬的人成為了不起的演講家。

做你想做的事,說你想說的話,選擇一種你喜歡的職業,真實地麵對自己,尊重自己內心的感受,你就會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那些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他們敢於衝破世俗的羅網,衝破內心的矛盾,真實地做一次選擇,所以他們從生活的沼澤地中走了出來。

百度總裁兼CEO李彥宏在做客“央視名嘴”李詠主持的《詠樂彙》時表示,成功的人生其實並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堅持做下去,就是成功的。

節目中,在談及人生理想和規劃的話題時,李彥宏說,大多數人都習慣於給自己一個預定的路徑,並一步步實現,但實際上人生並沒有統一標準,適合自己的才最重要。“我自己整個成長的過程,我認為就是這樣,從北大讀書到赴美留學,再到創辦百度,我慢慢學會了欣賞自己,我自己適合幹什麼,我喜歡幹什麼,我就去做什麼。最後做了一件事,這件事情正好被社會所認可,滿足感很強。”

他還說:“這是我喜歡的,我覺得做這件事非常好,我這一輩子就這樣做下去,那就是成功。所以我更多覺得的是,每個人都應該做自己喜歡的事,做自己擅長的事,認準了就去做,不要跟風,不要動搖,這樣自己就沒有任何遺憾。成功的人生不存在一個相對的標準,我認為絕對標準是適合不適合你自己,這是最重要的。”也正是因為李彥宏執著的個性,讓百度擁有了與生俱來的韌性和專注。

比爾·蓋茨曾經說過:“做自己喜歡和善於做的事,上帝也會助你走向成功。”易趣網的創始人邵亦波也說過:“一個人要想成功,一定要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當然這也是他最擅長做的事,這樣他就能夠每天都很有勁頭地去工作,也容易成功……”

隻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找到樂趣,才會開心;隻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才可能全力以赴,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隻有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才能始終充滿希望,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殿堂,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