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好鋼五灌(1 / 1)

次日清晨,蘇老道忽然出現,對眾弟子道:“今日九月十八,是我門中定下的修煉胤丹之日,眼下藥料已備齊,今日起開始灌鋼。三日內須打成八十一麵神鏡。老二、老三、老七、老八四人灌鋼製鏡,老四、老五先將神水華池備好了,將丹翁埋下。”

李玄聽的莫名其妙,隻感覺到要有大動作了,這裏人手好似不夠的樣子,現在他更加體會到蘇老道那麼輕易地收下他,多少也有點增加勞動力的意思。

待得眾人應聲而去,蘇老道卻指了指李玄道:“老九你留下,為師有話跟你說。”

李玄隻得乖乖留下,蘇老道問道:“那風箱你是從哪兒學來的?”

李玄料到有此一問,早已想好答案。“弟子在南海之時,見那海船下來的夷人曾用此物,就留心學會了。”

蘇老道隻是微笑地看著他,看得他心裏直發毛。

“你娃兒到是挺聰明地。你既然入我門中,我就把這胤丹神方傳了你吧。”說著,從懷裏摸出一個紙卷兒,李玄接過展開一看,隻見右首題頭寫著《三品頤神保命神丹方》,下麵題著“大唐開耀二年歲次壬午正月乙未朔十五日己酉,蘇遊撰”,知道這便是蘇老道爺傳下來的神方了。雖然是密密麻麻的繁體字,但好在李玄後世是師範大學中文係畢業,到也絲毫不難,隻是一時之間,要理解清楚,卻又萬萬不能。

“你也不必著急著看,今日便跟著諸位師兄一起,邊幹邊學,有不懂之處,可向你四哥七哥請教。”

李玄心道,這種學習方法倒是不錯,先實踐再理論,實踐聯係理論,慢慢也就明白了。當下謝過師傅。又覺得這師傅當真不錯,至少一點也不保守,也不怕自己是個臥底的無間道。

跟著師傅來到二師兄的“鐵匠鋪子”,隻見這回用了一個新的爐子。爐膛不大,底下鋪著燒過的泥磚,隻有一個入口,卻有兩道呈八字型的槽,想來一邊是出渣,一邊是出料。蘇柯已經將木炭鋪好。爐側有一道進風口,阿土便守著那昨日新做成的風箱。鐵良已經備好了料,卻是兩堆,一堆是生鐵鑄塊,另一堆卻是盤做大餅狀的鐵條。李玄好奇地問道:“師傅,這是用來做什麼的?”

蘇耀神色莊重地道:“你道這胤丹卻是以何煉成?乃是精鋼所煉!胤者,鋼中之精華也!我祖上傳下的這方法,原本是要用自然鋼的,可如今世上哪裏有自然鋼?隻得用這灌鋼之法,來求得真鋼了。你看,這一堆是熟鐵,那一堆是生鐵,將生熟鐵雜煉五次,便得真鋼!”

“灌鋼?”李玄忽然想起來,後世在網上好象看到過不少貼子,都是說煉鋼的。中國古代的冶煉技術中有兩大發明,一是灌鋼,一是炒鋼。再想想,對了,灌鋼是沈括的《夢溪筆談》裏提到了,哪可是宋朝的事情了啊!他努力回憶那點可憐的冶金知識,這邊蘇柯已經點起火來,鐵良脫了上衣,露出精壯上身,手中持了一把大火鉗,先將一卷熟鐵放在炭上,然後再取了塊生鐵,疊在熟鐵的上麵,揮揮手道:“進猛火!”土根得令,大力抽動風箱,火苗忽忽地竄了上來。

看著那紅紅的火苗,李玄腦中卻忽地想起電影《活著》裏麵的大煉鋼鐵的鏡頭來。那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啊,全民大煉鋼鐵,那時的土法煉鋼跟現在不也差不多吧?當時的口號是超英趕美,鋼鐵是工業化的硬指標,在大唐這個時代,究竟有沒有煉出鋼來呢?那赫赫有名的唐刀已經是軍隊普遍的裝備了吧?唐刀是怎麼打造的呢?

見李玄神情恍惚的樣子,蘇老道又道:“要說這灌鋼之法,也是我道門秘傳。梁朝華陽隱居陶弘景,撰《古今刀劍錄》,便知灌鋼之法,後來道門弟子棋母懷文做宿鐵刀,以生熟鐵雜柔煉之,刀成可斬甲三十劄,我先祖曾以灌鋼之法造刀千口,送與邊軍,破甲斷兵,斬敵無數!”

那可是楊誌的寶刀啊!李玄不無調侃地想,師傅也太傻了吧,這鋼要真的那麼好,能打成這樣的寶刀,一把就得賣多少錢啊,現在卻用來做什麼胤丹,不是暴殄天物嗎?不過,世傳的那些神兵寶劍,好像是用什麼百煉鋼打造的吧?想到這裏他又問道:“那什麼是百煉鋼呢?”

“百煉鋼乃是煆打而成,先須用極好自然鋼,比如那烏茲鋼,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更須慢慢煆打,使雜質盡去,隻留精鋼,太過則成熟鐵,百煉鋼變成繞指柔,自不能再做刀劍。此法費時費力,一年兩年也打不出一把好刀好劍來。”

李玄想起《夢溪筆談》裏的比喻,鋼是鐵中之精,猶如麵粉中有麵筋,反複洗過,才能得到一點麵筋。

“可是陌刀?”

“那是以灌鋼作刀脊,以生鐵再灌作刃,用馬尿豬脂淬火,反複煆之即成。若是以百煉鋼去打造,就是集我大唐全部鐵冶工匠,一年也打不了幾百把,又如何能裝備邊軍?”

師傅真是一個大行家啊!李玄心中歎道,看來不能叫他“蘇老道”了,得叫“蘇大師”!他心裏在想,啥時請二師兄給自己打一把唐刀玩玩,那可比後來的日本刀不差多少,應該算是日本刀的祖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