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秦淮江畔風波起(1 / 1)

酉時,金陵,秦淮河畔。

金陵所以被稱為金陵城,自然有超出曆史本身的原因。這個金字,代表的不僅僅有對陵的形容,也不缺少紙醉金迷的意象。作為南越的國都,哪怕是陵呢,也是個名副其實的銷金窟。這一點,看秦淮河就知道了。

秦淮河的江邊自然不可缺少的是鱗次櫛比的商鋪,滿江燈火的遊船,也不少花紅柳綠的街巷。平時就是越都的繁華所在,更莫提今日的中元節了。

中元節原是祭鬼的。天地人謂之三才,上元即元宵祭天,下元即中秋祭地,中元就屬於人。活著的人是不需要祭祀的,因此祭祀祖先和亡魂就成了大事。每年的祭祖,大抵也就是清明、中元直到過年了。清明是專門去掃墓的日子,過年時逐項事務繁多;再加之中元作為鬼節,可祭拜的遠不隻是自家的祖先,顯然也包括了眾多“亟待超度”的亡魂;因此能拿出時間來專門敬亡魂的鬼節就顯得尤有其特別之處。

街上,自然也就熱鬧許多。

今年的中元格外隆重。鑒於佛家盂蘭盆會的說法和定佛教為國教在整個南越掀起的方興未艾的禮佛之風,傳統意義上的鬼節似乎也顯得不那麼令人在敬畏之餘戰戰兢兢。

這是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最重要的,明明在下午萬法寺的盂蘭盆會上已經有了佛光普照的吉兆,論誰也會樂意相信,今年這中元節不會再鬧什麼靈異的事情出來,也就無形之中增進了民眾的熱情。

如上種種,使得盡管在一個來月之前華家覆滅一案的鮮血才被江水洗刷淨盡,這個中元節的秦淮江畔仍然是慕名而來的南越百姓前來祭祀、放河燈的最佳去處。

到了酉時,天已經接近黃昏。夕陽的光灑在河水上,粼粼的波光像太陽賜予的一盞盞河燈,熠熠生輝中與前來祭祀祈福的人手中的河燈相互應和。秦淮河畔,楊柳茂盛,掩映著江岸上的萬家燈火,可以想見入夜後“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的美妙景象。

此時沒有人想到,這樣一片夏夜的盛世之景,會在當晚演變成南越建國以來的第二大血案。

——想問什麼是第一場?那還用說,當然是華家覆滅了。

隨著夕陽西沉,皓月漸升,此時的秦淮江畔越發的擁擠了。前來放河燈的民眾,祭祀的信眾,初一十五允許出門而紮堆兒上街遊玩的閨中小姐們,以及平日裏就是放蕩遊冶、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的公子哥兒們,代表家族出門來祈福上香的夫人大婦們,加之忙著將在江邊辦超度法事的僧侶。趁機走街串巷的商販,賞玩景致的遊人,維護秩序的兵士和遊船花樓的姑娘,直直把個秦淮河畔擠成了人潮比江潮。

然而這樣一番熱鬧景象,和皇宮此刻的壓抑比起來,就顯得對比分外強烈,而給這鬼節本就有卻被人刻意遺忘的靈異平添了一抹詭異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