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鄒容及其律師的一場又一場勝辯,主要就是勝在了“舉火燎天”而產生的理直氣壯的效果:
章太炎開首就批駁“你們自稱為中國政府……真乃千古笑柄!”就是說“國府”非國府,即對“國府”概念的否定。
“原告究竟是何人?是北京政府呢?還是兩江總督?是江蘇巡撫呢?還是上海道台?”也是從“正本清源”的角度,對其案件的否定:“隻有被告而無原告,則獄訟不具。”
正如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所說:“蘇報案”的實質是清廷與人民聚論之始,表麵上清廷勝訴。但實際上勝訴的是人民,章、鄒被判刑卻激起了人民的覺悟,人民奮起抗爭,終於推翻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政府。由法庭的“舉火”,以至全國的“燎天”了。
借景生情,完美結合
1988年,任傳俊任江蘇儀征化纖工業公司的總經理。當時,儀征公司引進了西德利瑪公司的一條先進生產線。但是,利瑪公司提供給儀征公司的機器設備存在技術故障,致使生產線無法運轉,全部報廢,給中方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於是,儀征公司向西德方麵提出索賠,並開始與利瑪公司進行談判。此事由總經理任傳俊負責。當時,中方提出索賠800萬馬克,這不是一筆小數目,但也絕不是漫天要價。但利瑪公司拒不認帳,他們頑固地堅持儀征存心敲詐。一時,談判陷入僵局。
這事讓任傳俊極為苦惱。公司的損失確實很大,但利瑪公司拒不認帳,這怎麼辦呢?如果訴諸法律,由於是涉外案件,程序極為繁雜,時間會拖得太久,而且也沒有絕對勝訴的把握,還要浪費大量的人力、財力。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談判,力爭在談判桌上將問題解決;苦苦思索之後,任傳俊決定換一下談判的思路和方法。
於是,當雙方相持不下的時候,任傳俊提出暫時停止談判,邀請西德談判人員到揚州遊覽名勝。
當他們一行興致勃勃地來到揚州西北的名寺一唐朝高僧鑒真居住和講學之處時,任傳俊向對方介紹說:
“這裏紀念的是一位為了信仰,六渡日本,雙目失明之後終於達到理想境界的高僧鑒真和尚。今天,中日兩國人民都沒有忘記他,你們不是常常奇怪為什麼日本人對華投資比較容易嗎?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日本人了解中國人的心理,知道中國人重感情,重友誼,我們對真心和我們合作的朋友會坦誠相待。”
一番話使利瑪公司的談判代表受到了很大的震動。誰都明白任傳俊的話外之音:你們如果也想像日本人那樣和中國合作的話,就應該充分了解中國人重情義,就應該明白中國人不會漫天要價,更不會敲詐!
遊覽後又回到了談判桌上,任傳俊又開始了他的攻心術:
“我們都是經常合作的老朋友了,……總不能為了這件事破壞了良好的合作前景;但是你們也要為我想想,我們中國還窮啊!我總得對這裏一萬多名建設者有個交待呀!
這一次,利瑪公司的代表們不再頑固了;他們痛痛快快地認可了800萬馬克的賠償。任傳俊大獲全勝。
一次遊覽可以打破談判桌上的僵局。任傳俊的秘訣便是用鑒真和尚東渡扶桑的典故借景抒情,讓利瑪公司明白:中國人是重情義、講友誼的,是每一位合作者的夥伴。
著名作家沈從文小時候曾有一件事讓他終身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