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大事”“小事”——因訴求而定3(1 / 3)

在中國古代,仿照諷喻的例子也有很多,《戰國策?楚策》中“莊辛謂楚襄王”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代表。

楚襄王自從其父楚懷王死於秦國後,不思發奮圖強,反以小人為親信,荒淫暴虐,結果遭到秦國連年的進攻,敗兵削地。莊辛數次勸告楚襄王都被他拒絕。

後來,秦國又占領了楚國好幾個城池,莊辛從前幾次進諫失敗的經曆中吸取了教訓,改而采用“仿照諷喻法”,再次進諫:

“君王您是否看見了那些蜻蜓,它們有六隻腳和兩對翅膀,在天地間飛翔,以蚊蟲為食,以露水為飲,自以為與世無爭,無憂無慮。然而,卻被那些小孩子,製作捕蟲網抓了下來,落得悲慘的下場。”

莊辛用蜻蜓隻知食飲,自以為無患,放鬆警惕,結果最後成為了縷蟻之食的可悲結局,暗喻襄王隻知吃喝玩樂,必然導致後亂的道理。

接著,莊辛又用黃雀因啄食而墜於公子的彈弓之下,天鵝因遊樂成了射手的佳肴,連設數喻,窮理析義,致使襄王認識到可怕的後果,終於納諫轉而發憤圖強。

“仿照諷喻”在實踐中屢試不爽,遙遠的北歐還一度流傳過這樣一個笑話。

作家對廚師說:“你沒有從事過寫作,因此你無權對我的書提出批評。”

“豈有此理!”廚師反駁道:“你這輩子下過蛋嗎,可卻能嚐出炒雞蛋的味道,母雞行嗎?”

一針見血,直言利害

戰國時期,齊國有位叫無鹽的婦女,長相奇醜無比。眼睛深陷,鼻孔朝天,大喉頭,黑皮膚,頭發稀疏,駝背粗脖,長相之醜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雖然無鹽才識淵博,頗有遠識,僅就才學來說堪稱巾幗英豪,但她的“尊容”卻讓人們避而遠之,已經三十多歲了,仍舊“待在深閨人未識”。

但這並未影響到無鹽,她依舊刻苦學習,遍讀群書。她看到齊宣王整天隻知道飲酒作樂,沉酒於後宮佳麗之中,非常擔心他荒廢朝政。很想規勸齊宣王。

這一天,無鹽來到王宮門前,對守門的衛士說道:

“請給大王通報一聲,就說齊國嫁不出去的醜女無鹽前來求見,願意給大王作個殯妃。”

齊宣王聞報,心中不覺好笑,願給自己做殯妃的必然會有幾分姿色,不然怎敢如此狂妄?可是,她居然聲稱自己是“嫁不出去的醜女”,有意思。想到這裏,齊宣王下令:

“傳她進宮!”

於是,無鹽來到大殿。文武大臣見了她的醜相,無不掩麵而樂。心中納悶:如此奇醜無比的人也敢自願給大王作殯妃,這不是取笑大王嗎?觸怒大王是要殺頭的。眾人不禁又為無鹽捏了一把汗。

齊宣王見到這個無鹽,也哭笑不得。好在那天心情不錯,便問無鹽:

“我的宮中已經不缺殯妃了,你想到我宮中,那你一定有特殊的能耐了?”

無鹽直率地回答:“那倒沒有,隻是會點隱語之術。”

不等齊王問話,無鹽便舉目咧齒,手揮四下,拍著膝蓋,高聲喊道:“危險了,危險了!”反複說了四遍。

齊宣王不解地問道:“這是何意?”

無鹽解釋道:

“舉目是替大王觀察烽火的變化,咧齒是替大王懲罰不聽勸諫的人,揮手是替大王趕去阿諛進讒之徒,拍膝是要拆除專供大王娛樂的漸台。”

“那麼你的四句‘危險了’,又是何意?”

“今大王統治齊國,西有強秦之患,南有強楚之仇,外麵有三國之難,朝廷上又有很多奸臣,而大王您又隻愛阿諛奉承之徒。您百年之後,國家社稷就會不穩,這是第一個危險。

“您大興土木,高築漸台,聚集大量金玉珠寶,搞得百姓困窮,怨聲載道,這便是第二個危險。

“賢明者隱居在山林,阿諛奉承者在左右包圍著您,奸邪的人立於朝堂,想規勸您的人見不到您,這是第三個危險。

“您每天夜以繼日地酒宴玩樂,隻圖眼前享樂,外不修諸侯之禮,內不關心治理國家,這是第四個危險。所以,我才說‘危險了’危險了”!

齊宣王感到眼前的這位醜女實在不簡單,講的都是治國安邦的大道理,指斥朝政得失,句句切中要害,他想到無鹽講的四條“危險”,不由得不寒而栗,長歎一聲說:“無鹽批評的真是太深刻了。我確實處於危險的境地。”

於是,齊宣王立即按照無鹽的勸諫,停漸台,罷女樂,退讒言,選兵馬,招直言,經過一段時間的勵精圖治,齊國逐漸強大起來。同時,齊宣王覺得無鹽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便納為王後。

據說歐基米德小時候學習成績不好,常常逃課,並不愛學習,小小年紀的他自以為看破了紅塵,總想出去闖蕩一番。不管父母怎樣勸說,他總是聽不進去。

一天,他給父母留下一封信,獨自離家出走了,說要去闖蕩天下。這下把他的家人急壞了,全家老少分頭出去找他。最後,還是父親在一個火車站將他“逮”個正著。

回家後,歐基米德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發。父親看出他還是心高氣傲,便問道:“你為什麼要走?”“因為這個世界充滿虛偽,我一刻也呆不下去了。”“充滿虛偽?可是,你走之前為什麼給我寫信?這說明你對父母的愛是真實的!你在信中說要我照顧好弟弟、妹妹,讓他們好好學習,這說明你對他們的愛也是真實的!你身上就存在這麼多真實的成分,而你卻說這個世界是虛偽的!為什麼?你能回答我嗎?”

麵對父親關愛而又嚴厲的質問,歐基米德無言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