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壓力是在所難免,太重了又無益於身體、心理的健康,那應該怎麼辦呢?
學會自己給自己減壓。壓力就如石頭,你把每一個石頭都扔進背後的行囊中,終有一天,你會背不動,走不了。這時就應該扔掉一些石頭,你才能輕鬆上路。
比如,很多人為了工作廢寢忘食,壓力很大,還未到中年,頭發都快掉沒了。人們常說:“工作是一輩子的事情,永遠也做不完。”如果你為了工作犧牲了自己的身體,也許以後很長時間你都不能工作。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愛工作、敬業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更要提倡在保證自己身心健康的情況下,更好地工作,現在的老板們也發現了這個問題,超強的工作壓力並不能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利益,反而會讓他們陷入被動之中。就像年初的富士康公司的員工跳樓事件,就是因為工作強度大、壓力大,人的承受能力達到了極限。這種做法不僅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了痛苦,也給社會帶來了不好的影響。
因此,企業要為員工減壓,自己也要給自己減壓。每個人應該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能力,不要把自己背不起的包袱攬過來,這是對別人的不負責任,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減壓的方式有很多,你應該找到最合適自己的方式。訴苦則是最常用、見效快的方式之一。訴苦可以把心中的煩悶一吐為快,每個人都有傾訴的欲望,當你把壓力傾訴出去的時候,其實壓力沒變,還存在,但是在人的思想裏,它就像一口惡氣,吐出似乎就不存在了,這也就達到了自我減壓的目的。
訴苦可以對家人訴、對朋友訴、也可以對自己訴,你並不需要別人為你提供什麼意見,你隻不過是把自己心中憋著的各種壓力、各種問題傾訴出來,你就會覺得輕鬆。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個國王召一個裁縫給他做一頂帽子,裁縫在給國王量尺寸時,發現國王居然長了一對驢耳朵,他非常驚奇,想把這事說給所有他遇到的人聽。
臨走時,國王惡狠狠地對他說:“如果你把這件事說出去,我就會砍了你的頭。”裁縫非常害怕,答應著走了。回到家後,他無心做任何事情,滿腦子裏都是國王和他的驢耳朵。他的老婆看他神不守舍的樣子,便問他發生了什麼事,他剛想把國王的事說給她聽,突然耳邊回響起國王惡狠狠的話語,眼前也浮現出國王凶狠的麵孔,他又硬生生地把到嘴邊的話咽回到了肚子裏。
就這樣,裁縫每天晚上都做著同樣的惡夢,夢到國王的驢耳朵。他的壓力非常大,白天無心工作,生意也一落千丈,他也變得多疑,晚上不敢睡覺,生怕自己說夢話時說出國王的秘密。
他的老婆終於看不下去了,對他說:“如果你心裏有什麼事,就對我說吧。”裁縫說:“我很想對你訴說,但是,如果我對任何人說了,我就會被砍頭。”老婆想了想說:“如果是這樣,我有一個辦法,在我們後麵的山上,有一棵大樹,它的樹幹上有一個洞,你去對著樹洞訴說吧,這樣就不是對人訴說了。”
裁縫聽了覺得有理,就上了山,找到了那個樹洞,並朝著裏麵大喊:“國王長了一對驢耳朵。”就這樣,他一口氣喊了十幾遍,才覺得解了氣。下山時,他覺得身體輕鬆、腳步輕盈,壓力也沒有了,晚上睡覺也沒再做過惡夢。
以後,每當他又想起這件事而感到壓力時,他就到樹洞前喊幾聲。他的生活又回歸了正常。
可見,沉重的壓力帶給人的痛苦和傷害是無窮大的。學會自我減壓舉重若輕。
尋找一份恰當的平衡
許多生活中的不如意,有很大程度來源於盲目地、一味地去和他人做比較。從而造成了心理的不平衡,而這種心理常使人在一種極度不安的焦躁和矛盾中徘徊,令人滿腹牢騷,思想壓力嚴重。
有時在工作中的表現就是得過且過,極端的人會鋌而走險,玩火自焚。所以說,我們心須保持內心的平衡,走出心理失衡的誤區。
心理失衡多是因為在比較時,錯誤地選擇了比自己強的人,這樣,總是拿人家的優點來和自己的缺點比,這樣就總會感到在某些方麵不如別人,久而久之,就低估了自己的長處,失去自信。不去比較,堅持自我,或者在比較時,選擇和自己同處於一個層麵上的人來做比較的對象,這樣,生活中就會少一些煩惱,多一些快樂。
不會自我發泄也是心理失衡的原因之一,自我發泄其實是對自己內心一些不良情緒的排除。誰都不能保證自己什麼候都是正麵的、積極的,發怒、抑鬱、消沉這些負麵的會時不時的來做做客,如果怒而不宣就會導致體內毒素滋生,而適當的發泄則可以極時把這些負麵的東西清除出自己的體內,重新找回積極的一麵。越早發泄,越早重歸正常的生活。你可以選擇傾訴,可以選擇大聲唱歌,可以選擇在一些柔軟的東西如枕頭、靠墊等物上打擊幾下,發發火。現在也有很多發泄怒氣的玩具上市,反響還不錯,可見,每個人都有發火的權利,該用則用,別讓自己的身體成為犧牲品。
學會享受生活,當你對生活充滿了挑剔和不滿時,你的生活就會毫無生氣可言。在你看到別人快樂的生活時,內心的不平衡也會充斥著你的整個身軀。生活是美好的,學會發現生活的美。從另外的角度去享受生活,覺得生活無聊時,你就去充充電;累的時候,就躺在冬日的太陽底下,什麼也不想,隻是曬曬太陽,讓自己放鬆,就像遠航歸來的船隻般,找一個寧靜的港口休整,以備再一次出發。
心底無私,內心就會平衡。沒有了私欲的左右,你看待任何事情都是平靜的,當你適應了這份平靜,你的內心也就平衡了。正確樹立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經常反省、思考自己的所為,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世間萬物都需要保持一份平衡,人也是如此。一旦失衡,所有的秩序都會被打亂,人也會失去一些目標和方向。當嚴重失衡時,人就會走向極端,它不僅是內心的一種痛苦,在思想上也是一種侵蝕。
生活有時並不總是公平的,所以需要我們自己去在這種也許並不是很平衡的狀態中,去尋求一份恰當的平衡,來讓自己的生活保持一種平衡,隻有這樣,我們生活才能充滿樂趣,維持平和。
該放棄時就放棄吧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中學畢業後,聽取了父母的建議,進入美國著名的學府——哈佛大學。這裏是可是成功、權力、影響力、偉大等所有一切的誕生地,是很多人夢寐以求想進入的地方。他當時學的是法律,但是他真正的興趣是電腦,而不是繼承父業去做一名律師。
他認為:電腦很快就會普及,會進入千家萬戶,而軟件也會隨著電腦的普及而被大量需要。他為此很認真地同朋友探討過創辦一家軟件公司。
在他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比爾·蓋茨終於決定退學創業,他向父母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對於父母來說,這個決定是令他們非常傷心的,他們竭盡全力去說服他改變主意。但是比爾·蓋茨堅定的信念讓他們也無可奈何,他們甚至請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商業界領袖,希望能夠說服他讀完大學。
但是比爾·蓋茨卻對這位領袖大談特談自己的夢想和自己要做的一切,最後,這位領袖也似乎著到了自己當年天不怕地不怕的創業的勇氣,居然鼓勵蓋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父母看到這種情況也隻能同意了他的要求。
蓋茨從此專心一致地投入到了自己熱愛的事業中,並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
這就是蓋茨懂得放棄的意義,為了能使自己的計劃得以實現,他毅然放棄了讀完哈佛的機會,同時也成就了自己。
這就是所謂的“舍得”吧,有得必有舍,有選擇就必有放棄。放棄並不意味著就是失敗,隻是放開那些不切實際的東西、那些暫時不必要的、或者是跟你的追求相矛盾的東西。
放棄不是逃避,不是說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選擇逃避,不去解決問題。而是說有些事情在你的人生旅途中沒有意義,如果你堅持,反而會為此對自己或別人造成傷害,這樣的話,選擇放棄也許就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放棄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你可能猶豫,可能彷徨,甚至絕望。也許之前你可能為了某件事情辛苦奮鬥了很久,也許有些東西是你一直不肯舍棄的,而要現在放棄的確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但是每個人的能力終究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將所有的事情都麵麵俱到,也不可能做好所有的事情,而且對於好來說標準也會不一樣,所以放棄也是一種態度,是對某件更值得的事情的最好的態度。
夢想總是美好的,而很多沒有實現夢想的人,很大原因是一開始就沒有找到自己的目標,或者是目標太多,總是不願輕言放棄,結果把精力都分散到了很多本來並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上,反而對真正的事情過於忽略,因此夢想隻能變為了泡影。因此,當人們站在一個岔道口、麵臨著選擇和放棄時,一定要懂得適時的放棄,懂得什麼才是自己應該去追求的,目標不對,堅持有時也隻會落得一個白忙活的結局,雖然我們需要迎難而上、堅持不懈的精神,但是一定要先選擇好方向,否則隻能是南轅北轍,越努力,越堅持,離目標也就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