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屬於我們自己的,生活的路也要由我們自己去走,在人生這條路上,所有的苦都要你親自去擔,去承受。親人、朋友的慰藉僅僅是你情緒的催化劑,根本沒有誰能夠徹底地把你從痛苦和哀怨的情緒中拯救出來,隻有你自己才能夠真正地拯救自己。
人唯有不傷害自己,才不會疏離生活,感情和理智才不會發生矛盾,才不會造成痛苦和彷徨,對自己的生命乃至對一切有情眾生均報以微笑,衷心地讚美自己的存在。
在艱難的人生旅途上行走時,我們不妨時常自我叮囑一聲:不要傷害自己。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洋洋曾經是一個十足的完美主義者,她容不得自己有一絲的瑕疵,在她內心中,做為一名女性就應該是漂亮、有才幹的,在人前應該是完美無缺的。
為了讓自己能夠表現得完美,她總是讓自己保持姿態優雅、氣質脫俗,她會為穿一件什麼樣的衣服而費盡心思,卻又常常為一個自認為不夠優雅的笑容而緊張焦慮。她要求自己的談吐要無可挑剔,卻又經常擔心自己說錯話,而讓人瞧不起。
她的內心整日處在脆弱、惶恐和不安中,他人的一個眼神、一句玩笑都會讓她認為對方另有深意,她總是擔心某些地方不夠完美,而遭到他人的非議。
她始終活得很累。一次在和友人聊天時,友人說:“我總覺得你像個假人一樣,永遠保持著完美的樣子,像一塊精致的水晶,令人不敢接近。”這句話令洋洋目瞪口呆,自己一直追求的完美形象在他人的眼中卻如同一個“假人”,而自己卻為此整日處在焦慮和不安中。
從此後,洋洋試著不再那麼要求自己完美,她讓自己穿一件可以過得去的衣服,說一些俏皮話,雖然開始有些難以忍受,但是她發現,自己居然很開心,他人也更願意接近她。友人開玩笑說她終於落到凡間了。
照洋洋現在的話說,以前的她把最真實的自己丟失了,反而令原有的資本遜色不少,才是最不完美的。
完美永遠是人們尤其是女性追求的目標,很多女性都像洋洋一樣,生活在完美的誤區裏。照照鏡子,她們不能容忍自己眼睛不夠大、鼻子不夠挺、下巴不夠尖、身材不夠迷人;看看業績單,她們不能容忍自己的客戶都是一些小客戶、自己的能力不如別人、自己也有不會使的軟件;為人處世中,她們不能容忍自己的舉止有任何不妥、談吐有任何紕漏……她們怕聽到對自己的非議,怕自己哪裏不完美而破壞了在他人心目中的好印象。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明白,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完美無缺的人,每個人都會有缺點,一味地看到自己缺點,隻能是讓自己都在小瞧自己,有時候你可能不明白,一個看上去很普通、姿色也很平常的女人反而比看上去完美的女人更舒服、更有吸引力,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是普通的女人的眼裏的自信讓她們獨特,而完美女人的眼裏更多的是焦慮,因為她們生怕自己不夠完美。
是什麼讓普通人的眼裏充滿自信?是對自己的欣賞,他們接受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放大自己的優點,他們不比較,所以他們活得自信從容,也更幸福。
很多人總是大倒苦水,說自己的在生活中,工作中很累。就是因為他們太追求完美,她們製定很多規則和標準來約束自己,挑剔自己做的每一件事,他們不放過任何一個小細節,甚至他們的每一份報告都會逐字逐句地斟酌,像對待外交辭令一樣。他們犧牲了快樂和溫暖來換取那些乏味的完美,能不累嗎?
完美是相對的,抽象的,以為隻要盡心盡力去做某件事情,就會達到完美的想法是錯誤的,沉迷於“完美”的人,最終會迷失了自己。生活是具體的,多彩的,隻有欣賞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活出自己的特色、風格和精彩。
欣賞自己,容忍自己的缺點,並不是讓我們降低標準,不嚴於律己,或者是不負責任地混日子,而是要讓我們明白:沒有人能十全十美,不要用完美來這麼期望他人,期望自己也隻能讓自己活得更累。每個人都要兼顧工作和家庭,就是為了追尋自己的價值和幸福,為了完美而失去快樂和幸福是違背了我們的初衷的,也是十足的愚蠢行為。
懂得接受自己,欣賞自己,每個人隻有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與人交往才能顯出自信,才能和潛力才能充分發揮出來。因此,隻有相信自己,才能發現自己更多的優點,才能讓自己完完全全的自信,並快樂起來,在對待自己的不足與缺點時才會讓自己坦然麵對,並對其進行一點點的修補,才會更從容、自信。
保持心中的一份坦然
林肯是被公認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但是他當選的那一刻,整個參議院的議員都感到尷尬甚至是恥辱。因為當時美國的參議員們很大一部分都是出身望族,他們從未料到麵前的總統會是一個出身卑微的人,因為眾所周知林肯的父親是一個鞋匠。
林肯首次在參議院演說之時,就有參議員為此來羞辱他。當時,林肯正站在演講台上,一位態度傲慢的參議員站起來說道:“林肯先生,在你的演講開始之前,我希望你能夠記住,你隻是一個鞋匠的兒子。”所有的參議員都哈哈大笑起來,他們認為自己雖然不能打敗他,但也要羞辱他一番。
林肯沒有發怒,他隻是等大家的笑聲停止後,不卑不亢地說:“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了我那已經過世了的父親,我會永遠記住你對我的忠告,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我知道我做總統永遠無法像我父親做鞋匠做得那樣好。”參議院裏立刻陷入了一片靜默之中,林肯轉頭對那個傲慢的參議員說:“據我所知,我父親曾經也為你的家人做過鞋子,如果你覺得鞋子不合腳,我可以幫你修正它,雖然我不像我父親那樣是個偉大的鞋匠,但是我從小也跟隨父親學會了做鞋子這門手藝。”
最後他用溫和的目光掃視著全場所有的參議員:“對這裏的任何人都是一樣,如果你們穿的那鞋是我父親做的,而它們需要修理,我一定盡可能的幫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我無法像他那樣偉大,他的手藝也是無人能比的。”說到這,林肯流下了眼淚,全場卻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林肯以自己是一個鞋匠的兒子而自豪,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品質,他震撼了那些輕視他的所謂“出身高貴”的人。林肯用自己的一生也證明了,起初你可以為他的身世恥笑他,但最後卻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偉大的總統,一個令人敬仰的世界巨人。
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首先是要實現的是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不是去為了求得所有人的認同。大千世界裏,沒有一個人敢說自己能夠得到所有人的好感,總會有一些人是跟自己不對付的,既然任何人都不可能贏得每一個人的心,那麼何必又要虛偽地去討好所有人呢?因為不管你如何努力,你都不可能讓你所有的敵人或對手都成為自己的朋友,有敵人或者對手很正常,我們完全沒必要花太多時間和精力去討好每一個人。
如果總是為了此事而患得患失,過於重視他人的態度,總是將自己的得失感建立在別人的言行上,又怎會開心呢?別人怎麼想,跟你沒有什麼關係,他願意怎麼想,就讓他去想好了,你也不用總是去揣摩他們的心思,別人冷落了你,並不意味著你的價值不存在;別人看輕你,隻要你不看輕自己就行。
麵對他人對我們的侮辱,我們可以強忍,也可以選擇反擊回去,最好的反擊就是用屈辱來激勵自己,將挫折轉化為偉大的誌向,用這些內心的憤怒去開創屬於自已的事業,並進而完成自己的夢想。喬治·桑是法國著名的女作家,她曾經說過:“不要試圖去報複自己所受到的屈辱,而應當把它們看成是自己前進的動力,進而讓屈辱去激勵自己。”
他人忽略你或冷淡你,其實也是在告訴你如何去對待他們。麵對他人的輕視或怠慢,我們不應回避和退縮,可以放低姿態,露出坦誠的笑臉,主動表示友好。這樣做無疑是有益和實用的,因為在退避三舍與鋒芒畢露之間有一塊中間地帶,可以使我們憤怒的情緒得到緩衝,也許這樣做會讓你感到委屈,但是,一定要記住,走自己的路,讓他人去說吧。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也會有他人無法分擔的傷痛,生命的意義就是承受一個接一個的傷害的同時,而你卻還健康地活著,你能夠承受他人給予的任何傷害,這是最重要的。
一個人的氣度、修養、魄力決定著他控製自己情緒的能力,自古以來,所有偉人和智者都是善於管理自己情緒的人。他們不讓自己的心靈受到諸如譏諷和指責的侵擾,而是讓心靈充滿超然物外的平靜和淡泊,這就是坦然,當心中始終保持著那份坦然,那麼,他人的所有的對你不利的一切就不會幹擾到你,你也就不會在乎他們的冷眼,而是讓自己的一生無怨無悔,充滿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