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等待機會,更要創造機會(1 / 3)

我們總是埋怨自己沒有機會,其實機會總在我們的身邊徘徊,隻是有些人沒有看到,而有些人看到了,卻抓不住,是上天的不公平嗎?也許最大的原因就在你的身上。

為機會的來臨做足準備

機會不會兩次敲你的門。也就是說同樣的機會隻能出現一次。

有一個人向一位大師請教人生真諦,大師將他帶到一個果林邊,對他說:“你穿過果林,摘一枚你認為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能走回頭路,並且隻能選擇一次。”

那個人出發了,在果林裏開始選擇起來。

等他出了果林,大師已經在等著他。見他出來後問:“你摘到你認為最好的果子了嗎?”

“大師,可以讓我再摘一次嗎?”那個人央求道:“我在剛進去時,發現了一個又大又好的果子,但是我想前邊應該還有更好的,走到中間時,我又發現了一個還可以的果子,但不如第一次看見的好,我心想再看看吧,結果走到林子盡頭,我也沒發現更好的。”

大師搖搖頭說:“這就是人生,沒有第二次選擇。”

機會也是一樣。當一個機會出現時,你還沒有做好準備,如果你認為機會在等著你,那就錯了,它會稍縱即逝,這就是機會之所以珍貴且難以把握的原因。

愛因斯坦曾說過:“機會隻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人會選擇機會,機會同樣也會選擇人,它隻同積累了優勢的人交友,隻與做好了準備的人握手。而準備則主要包含了兩方麵內容,知識技能的積累和思維方式的準備。

沒有廣博的知識和精通的技能,就算機會放在眼前,也隻能眼睜睜看它從眼前溜走。大多數人過著平凡的生活,不是他們沒有機會的青睞,而是他們對於自己所下的資本太輕,比如教育、才能、智力、體力等各方麵。人生就像一個銀行,你要想取出錢來,你就首先得存進錢去。你隻有不斷地儲藏和準備,一點點地積累,你才能在需要的時候不至於感歎自己當時沒有多存一些。

機會和努力是成功的兩個因素,機會是外因,而努力是內因。如果想要有很大的成就,這兩個因素缺一不可;如果隻想有點小小的成就,追求平穩,那也許通過努力就能夠實現。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內因都能滿足外因的需求,隻有真正能滿足外因要求的內因才能通過外因起到作用。那麼支持機會的內因是什麼?就是通過不斷地努力學習、並逐步提高而形成的自身積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底子”。當你的“底子”比周圍的其他人都要深厚的時候,一旦機會降臨,你就會比周圍的其他人更容易抓住這個機會。能否真正地抓住機會,關鍵就在於看你的積累是不是真正的深厚。

積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正常的積累不僅是每天,而且一生都在進行的,生命不止,積累不止。應當說機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自己無法控製的;而努力是自己能夠做到的,並且是自己能夠控製的。所以要不斷地努力,打好自己的基礎。這樣一旦機會來臨的時候,隻要你伸伸手,一切都會因此而改變。

比如,你的夢想是當一名足球解說員,那你平常就要積累這方麵的知識,了解球隊、球員、教練等等和足球有關的一切事物,這樣知識方麵的,光有了知識還不夠,你還要會說,有應變的能力,這就是技能,有了這些的積累,你需要的隻是機會,一旦機會來臨,你就隨時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如果你沒有平時的積累,當機會來到時,你張開口卻不知從何說起,就隻能與機會和夢想失之交臂。

有了知識技能,並不是說你就一定能得到機會,它還需要現代的思維方式去發現機會,因為機會需要你有準確的判斷力、對未來的真知灼見,以及當機會光臨時你不假思索便抓緊它時的氣魄。

在現實中,抓住機會成功的人不是很多,終身沒有遇到機會的人,不敢說沒有,但一定很少。等待機會就如同在等待天上掉餡餅一樣,在以前,它可能是不存在的,在現在的信息高度發達的社會,卻經常能發生,就看在掉餡餅的時候,你是那個能得到的有心人,還是可能被砸昏的匆匆路人。

因此,在等待機會的同時,你應開始做好各種準備,也讓自己保持在最好的狀態,以便機會出現時,可以抓住。隻有準備好的人,才更容易得到機會的青睞,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

處處留意皆機會

很多人都抱怨自己沒有機會,或者沒有好的機會降臨到自己頭上。對於機會,大部分人都認為就像“守株待兔”裏的兔子一樣,撞在眼前的、又讓自己撿到的那才叫機會。如果這樣的的兔子有很多,隻是你沒去撿,那它就不是機會了嗎?

當然還是機會,隻是你沒去在意、留心。你隻注意了樹的這一邊,卻不去看一眼樹的另一邊。機會就這麼被別人抓住、利用了,而你還在抱怨為什麼沒有兔子呢?

電視裏的一則新聞、報紙上的一條信息,甚至別人的一句話,對於你來說,可能聽聽就過,看完就算,沒有當一回事。而可能有的人就會從中得到啟示,有所感悟,並尋求到商機。

機會是需要你去發現的,它隻能擺在你的麵前,而不可能張口告訴你怎麼去做。03年的“非典”,人們都忙著“避難”。新聞上說,它可以通過唾液傳播,你想到的隻是去多買些口罩;而有的人卻想到的是去大批生產口罩、賣口罩;還有的人想的是愛美的人很多,一個普通的口罩不能滿足美的要求,於是各種顏色、各種樣式的口罩就爭相展示出來。同一條新聞,卻給人帶來了不同的境遇,大部分人花錢去買,找到商機的人確從中獲了大利。

舊的思維習慣、舊的理念、教條式的處事方法,都不利於發現機會,如果你能摒棄掉這些陳舊的一切,而順應時勢的發展,用新的眼光看問題,你就會發現身邊處處都是機會。

有這樣一個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商人出去逛集市,來到一個擺地攤的麵前。擺地攤的是一個非常落魄的中年人,麵前一大堆小擺件,雖然做的很精細,但也值不了什麼錢。這時,一隻黑呼呼的、看不出是什麼材質的小獅子引起了商人的注意,獅子的兩個眼洞是空的,看眼洞處的痕跡,以前應該是有眼珠的,而且最近才被挖掉的。商人很奇怪,就問中年人。

中年人含淚說起自己的身世,原來在他父親一輩他家也是一大戶人家,隻是他自己不學無術,把家都敗光了,隻留下這一堆不值錢的擺件。如今很困難,隻能試試看這些擺件能不能賣點錢。剛才有一人看見這隻小獅子,給了他二兩銀子,挖走了獅子的兩隻眼睛,他也覺得很奇怪。

商人問中年人:“這小獅子是什麼做的?”

中年人看了一眼說:“他一直就是黑呼呼的,還沉,就是一鐵疙瘩。”

商人想了想,說:“我給你十兩銀子,你把這個鐵疙瘩賣給我吧。”

一聽十兩銀子,中年人想都沒想就趕緊答應了,生怕商人會反悔似的。

商人拿著鐵獅子回了家,家人一看,就數落他,花十兩銀子買一不值錢的東西,黑呼呼還沒眼球,連擺設都看不上。

商人沒理會家人,隻是拿了一些砂紙、鑿子等工具就把自己關進了書房,整整一個下午都沒出來。晚飯時,商人出來了,將一個用紅綢包著的東西放在了桌上,臉上抑製不住的激動,家人也不知他賣什麼關子。打開一看,隻見一隻金燦燦的小獅子映入眼裏,如果不是那兩個空洞洞的眼眶,誰也不會想到它就是剛才那隻黑呼呼的鐵獅子。

家人紛紛詢問商人是怎麼知道這不是一隻鐵獅子的。

商人說:“開始我也不知道,隻是覺得有些奇怪。一個人願意花二兩銀子隻買一對眼球,肯定那眼球有其特別之處,也許是一些寶石類的東西。再聽他說他祖上也是大戶人家,如果是你們,會給一隻鐵獅子裝一對明貴的眼嗎?所以我猜想,一定是他們祖上怕後人敗光家產,淪落到悲慘的境地,特製了這個獅子以備不時之需。隻是現在看來,他的後人可是辜負了他的一片良苦用心啊。”

從此故事中,可以看出,其實機會是處處都有的,隻是它會戴著一層麵紗,需要你去發現,去把它找出來。這就需要你要有成功的心態,如果你隻抱著碰運氣的態度,那你肯定看不見任何機會。

現在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各種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眼球和耳膜。你要學會用心去看,去聽,去調查,去分辨,然後找出對你有用的,這就是機會。抓住了機會,你也就抓住了自己的成功的方向。

有一雙分辨機會的慧眼

任何事物都有兩麵性。機會也是同樣,它有真機會,也有偽機會,真機會能讓你成功,能讓你心想事成,偽機會卻能讓你蒙受損失,讓你浪費時間和精力。

尤其是在這個到處充滿了競爭的現代社會,機會雖然也很多,但更要有一雙能分辨出真偽機會的慧眼。如四月一日的某一條信息,有可能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也可能是某一人的愚人節惡作劇而已。

在一個禁獵公園裏,放養著一匹狼。在這匹狼的臀部有一塊傷疤,是子彈留下來的。而且這匹狼在這裏的所有費用都由一位富翁承擔,人們對此非常好奇。

富翁說:“因為它告訴我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機會和陷阱是並存的,有時它們會互相偽裝,你需要去仔細分辨。”

原來,富翁去狩獵時,這匹狼很不幸地成為了富翁的獵物。當狼被追到一個近似於丁字形的岔道上時,前方迎來了端著槍包抄而來的向導,狼被夾在了中間。這時,狼選擇了向著向導的方向衝去。看著倒下去的狼,富翁非常疑惑,為什麼狼不選擇沒有槍的岔道。

向導告訴富翁,這裏的狼非常聰明,在和獵人長期對抗的時間裏,它們明白,越是沒有危險的路越容易有陷阱,掉進陷阱那真是死路一條,而迎著人過去,隻要奪路成功,那就是生的希望。富翁深受啟發,於是下定決心要救活這匹給他帶來覺悟的狼。

人們明白了,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真正的陷阱往往會偽裝成機會,稍微不留意,就有可能會碰得頭破血流。

機會有時是明顯的,但更多的時候則是隱蔽的。如果你沒有眼光,便很難看到一種現象或一種事物後麵所隱藏著的機會,也許他是在第一百次的失敗之後,但是有多少人能看得見呢?或者即使知道,又有多少人能堅持去挖掘出這個機會,等待它的出現呢?很多時候,機會來臨了,卻沒有識別它的智慧,或者又因為害怕或者不確定而停止腳步,結果讓機會從身邊逃走。

19世紀中葉的美國,是淘金者的天下,加州由於發現了金礦,人們爭先恐後地加入到這個淘金隊伍中。有一個年青人同樣希望能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發財機會,也跟隨著大家來到了加州。

這時他們來到一條很寬的河邊,因為河水很急,河麵很寬,他們隻能延著河邊往上遊尋找可以過河的地方。走了一晝夜,終於找到了一座小橋,過了河。又走了一晝夜才來到淘金的地方。年青人失望地發現,由於越來越多的人蜂擁而至,想淘到金子已經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了。而且淘金者的生活也越來越艱苦,不少淘金者又隻能返回去,年青人也決定回去。

這時,他又來到了河邊,看著湍急的河水,年青人突發奇想: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湧入這裏,又有大量的人要出去,但都要經過這條河,最近的小橋也要走一晝夜的時間,我何不在這裏擺渡呢?

於是年青人砍了些樹做成木筏子,在河麵上做起了擺渡的船夫。同來的人都嘲笑他:“來到這裏就是為了淘到金子,淘到金子就能發大財,你卻在這裏幹這種擺渡的生意。”年青人沒有理會別人的嘲笑,依然顧我地幹著自己的擺渡。淘金的人們來了一撥又走了一撥,但誰都不願意去繞遠路,寧肯花錢去坐年青人的木筏子。

幾年後,一同去淘金的人終於不能忍受準備回家了,他們來到河邊,發現當年的木筏子已經換成了一艘很大的船,而且年青人也不用親自擺渡,隻是雇了一個人。他們見到年青人說:“當年你的決定是對的,我們這麼幾年也沒淘到什麼金子,而你隻是擺渡就比那些淘到金子的人還富有。”

機會在每個人的麵前都是公平的,就看你能不能發現機會。淘金和擺渡都是機會,對於每個人都是一樣,隻是淘金是明顯的,而擺渡是隱蔽的,人們都知道機會是通往成功的捷徑,都在等待、尋找機會,而明顯的機會很容易被更多的人看到,所以也就不能稱之為機會了,年青人卻分辨出了隱藏著的、真正的機會,於是他成功了。

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因為發現並抓住了人們看不到的、隱蔽著的機會,所以才能功成名就。你身邊也同樣有很多隱蔽的機會,不要隻盯在明顯的機會上,要學會用一雙慧眼去分辨機會,才能得到真正的機會。

為成功付諸行動

你也許經常這樣對自己說,“我今年一定要買一部車”、“一定要把我的房貸還清”、“一定要學會一門外語”等等,等一年過去了,你發現你用“一定”來給自己做出的承諾一樣都沒有實現,你依然毫無節製地把錢花在吃喝玩上,你甚至連一本外語書都沒有買。

為什麼在現在的生活中,優秀的人總是占少數,達成自己夢想的人占少數,就是因為大部分人雖然理想很好,計劃也很周全,但卻不能馬上付諸行動,而總是拖延。比如,早上睡個懶覺後再背單詞,等醒來後,日上三竿,下午又有別的事,隻能推到第二天,第二天又有別的事情,就這樣一直拖延耽誤下去,明日複明日,結果,自己也沒有了興趣,最後隻能看著理想、計劃破滅、消逝。這種做法隻能讓自己永遠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悅,隻能做一個行動的矮子。

如果我們想把自己美好的憧憬、遠大的理想、種種的計劃,都變成現實,首先就是要讓自己果斷地行動起來。如果能將一切的計劃都付諸於行動,每個人的生活和事業都會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

因為每天都有每天的事情要做,每一天都會有新的事情發生,製訂一個計劃非常容易,隻要坐下來用腦子去想想就可以,而實現卻需要一步一步、一天一天地去行動,隻有行動才能讓你製定的計劃完成。

成功的樂趣是由於夢想的美好,或者一種對改變命運的渴望。很多人隻是把這種美好或者這份渴望停滯在幻想階段,從來不去為此動一動手、動一動腦。就如一個默默無聞的譜曲家,盼望著自己能譜寫出最美的、令世人讚歎的曲子,但當一個非常美妙的靈感從他的腦海中劃過,一連串優美的旋律在眼前跳躍,他隻是遲疑著,拖延著,想讓它閃動的再長久一些,而不是盡快地將此記錄下來,慢慢地,靈感逐漸模糊並暗淡消失。才最終發覺,那是一首多麼美妙的曲子,真的可以令世人為之心動,也能令他功成名就,就因為沒有及時行動,記錄下來,所有的一切就離他遠去。

塞萬提斯說:“如果靈感惠顧到你時,你卻總是說再等一會,再等一會,那麼,它就永遠不可能讓你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