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可謂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它能讓你一事無成虛度歲月,也能讓你失去尊嚴、自由甚至生命。成功與不成功之間的距離,並不是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如一道鴻溝不可逾越,其實差別就在於那一點小小的行動、一次小小的進展中,同樣打電話,別人比你多打一個,成功的機會就比你多了一分。
從前,有一戶人家的花園中有塊足球大小的石頭,這塊石頭因為挨著小路,過往的人難免被絆倒或擦傷。一天,10歲的兒子問爸爸:“那個石頭絆了我好幾次,為什麼不把他挖走呢?”爸爸說:“那塊石頭在你爺爺小的時候就在那了,它埋的很深,如果能挖出來,早就挖掉了。你隻要走路小心點就可以了。”
多年過去了,兒子也娶了媳婦,當了爸爸。一天,媳婦很生氣地說:“這塊石頭把我絆了好幾次,我看它越來越不順眼,你找人把他挖走吧。”丈夫回答道:“省省吧,如果能挖動,在我爺爺那代早就沒有了,還能讓它留到現在嗎?”
媳婦心想,不管怎樣一定要把它挖走。第二日一大早,媳婦就帶著鋤頭去挖石頭了,她先使勁推了推石頭,發現石頭和地麵產生了一條縫隙。她大喜過望,心想就是挖上三天三夜她也要把它挖掉。她用鋤頭順著這條縫向下挖去,沒挖幾分鍾,石頭居然有些鬆動,她用勁一推,石頭就歪倒在了一邊。她仔細看了看,埋在土裏的那部分很淺,還沒有露在地麵上的三分之一多。
三代人都沒有挖走的石頭,就在媳婦的鋤頭下輕而易舉的被挖掉了。這說明,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與否,都不是僅靠想就可以的,因為你一定會想出各種各樣的難題,這些難題就是阻礙你成功的絆腳石,而是一定要付出實實在在的行動,隻有果斷地采取行動了,你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才能知道事情的結局是什麼樣的。
把每月的花銷做個計劃,存起節餘的部分,也許到年底真的能買一輛車或者還掉貸款;每天抽用半個小時的時間學習外語,學會一門外語的願望肯定能實現。
“想做,就立刻去做!”這是所有成功人士的肺腑之言。
機會來了不輕易放過
俗話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上午9點,大學畢業的張強來到一家酒店準備應聘大廳服務主管,酒店裏已經來了很多等待麵試的人。這時一位工作人員過來對他們說:“經理正在開會,請你們耐心地等待一會。”一個小時過去了,依然沒有人給他們麵試。等待麵試的人有些開始出現不耐煩了。
這時,大廳的櫃台前來了一個中年人,聲稱自己在酒店訂了房間,櫃台服務員查了一遍後,對中年人說沒有登記到此信息,因為正值旅遊高峰期,酒店已經住滿了客人,沒有辦法再幫中年人訂到房,服務員解釋了半天,中年人依然固執地認定是酒店的疏忽,讓他不能入住,而且還預付了訂金。
所有麵試的人都安靜下來,隻是看著這個中年人和服務員爭執。張強本來也不想管閑事,但又一想,自己應騁的本來就是服務主管,不管能不能應騁上,鍛煉一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好的。於是走上前去,像真正的主管一樣,先向服務員確定了是否真的沒有預定記錄。服務員看到有人幫忙,急忙說:“我們不會出這種差錯的。”
“那附近還有差不多的酒店嗎?”張強問服務員。
服務員答道:“隔一條街還有一家跟我們差不多規模的酒店,跟我們的名字隻差了一個字。”
張強心裏已經有了數,又得到了服務員肯定的答複,便轉頭對中年人說:“先生,請問是您親自訂的房間嗎?”
中年人答到:“不是,我的一個朋友幫我訂的房間,然後告訴我的,他不會欺騙我的。”
“您能否再跟您的這位朋友確認一下,看他是否在這個酒店訂的房,因為隔一條街還有一家名字規模都差不多的酒店,也許他是幫您在那裏訂了房呢。”
中年人拿出手機跟朋友通了一會電話後,非常歉意地對服務員和張強說:“確實不是在這訂的房間,真的很不好意思,我當時也沒聽清,到了後,看到名稱跟我聽的很像,也就沒有多想。”
送走了中年人,張強又回到沙發上坐下,繼續等待麵試。看著事情解決了,大廳裏又熱鬧起來,等待的人們依舊抱怨著等的時間過長。
工作人員走過來,讓大家到一間會議室裏參加麵試。等大家都到齊後,進來一個中年人,居然是剛才跟服務員起爭執的那個人。就在一片驚訝的目光中,中年人自我介紹說:“我姓謝,是這家酒店的經理,也是你們這次應騁的麵試官。現在我通知大家,麵試已經結束,你被錄取了。”中年人指著張強繼續說道:“你們應聘的是大廳服務主管,但是在遇到情況時,隻有這個小夥子把自己放在了主管的位置上。”
聽了中年人的話,不少人都表現出很懊惱的樣子。有可能他們當時也想上去解圍,但是也許是沒有把握解決,也許是不願多管閑事,終究沒有踏出這一步,結果讓這個機會白白溜走了。
人們常犯的錯誤就是,在機會到來的時候,猶豫不決。很多人都感歎自己沒有遇到好的機會,其實,靜下心來好好反思一下,就會發現,有很多機會都惠顧過自己,但就是因為想的太多,找出各種的借口和理由去否定這個機會,或者不敢相信自己可以憑借一個機會就能一夜成功等等,總之,他不是伸手去抓機會,而是將機會推開了。
“有機會就上”,這是一種積極的態度,凡事不管是成功或失敗.都勇敢去闖一闖,這樣成功的機會可能會多一些。雖然機會可以讓人成功,也可能讓人失敗,但是你至少有一半的成功的希望,而放棄機會,縱使你可能不會做錯事,不會有另一半失敗的可能,可是你連一絲成功的希望都沒有。
因此,如果你想成功,就不要為錯過機會而自怨自艾,而是要從現在起,敢於抓住機會,敢於去利用機會,敢於去爭取那一半成功的可能性,就算沒有成功,你也不會為此而後悔。就像股票,它有一夜暴富的可能,也有一夜賠光的可能,如果你沒有投入進去,你雖然不會發生一夜賠光的慘況,但也永遠不會有一夜暴富的美事。
人生沒有完美的事情,不可能有確保百分百成功的機會,如果你隻是追求萬無一失的機會,那麼你就永遠看不到機會,也永遠抓不到機會。
機會來了不要輕易放過,這也是給你自己一個成功的機會。
創造機會更宜成功
機會不光需要等待,等待隻是為了儲存能量,在機會來臨時可以伸手就能抓到。但是有時你也許準備好了,卻一直沒有機會降臨,等待就變成了被動的、消極的。這個時候,富有奮鬥精神的人、急切渴望成功的人就會努力去創造機會,而不是一味地等待。
時機並不會像人們所期望的那樣,當你需要的時候,它就會到來。它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源,等待的機會往往在來臨時條件很苛刻,也相當難得,所以它並不是由人能控製,也不一定能夠輕易得到。
而你要創造機會時,你就會做一些周詳的計劃,縝密地考慮各種問題,很多事物的發生你可以自己掌控,對你來說,這種機會的來臨會更積極、主動。
任晶和曉玲是同班同學,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而且她們都是學播音專業的。她們有一個共同的理想就是當名優秀的電視節目主持人。
畢業後,她們跑遍了城市的每一個電視台,得到的答複全是一樣的:“我們隻需要有工作經驗的人。”這個要求讓兩人都感到很委屈,沒有機會,怎麼可能有工作經驗呢?
不同的是,每次聽到這樣的答複,任晶就低著頭退了出來,而曉玲卻跟每一位接見她的人辯論。
遭受了不少次的打擊後,任晶對當主持人已經不報什麼希望,於是她找了一個電台做了一名小小的播音員,並對曉玲說:“你也找個播音的工作吧,隻能等機會了。”曉玲沒有放棄,她對播音員沒有興趣,她相信自己有這方麵的才能。曉玲依舊尋找著機會,一次她來的一個電視台,電視台的要求依然是尋求有經驗的主持人,曉玲也一如既往地與人辯論了一番,並聲稱這個要求簡直就是不合理、不公平的要求,每個人都是從沒經驗到有經驗,說完就氣憤地往出走,剛走到門口,接待她的人開口說:“從來沒有人像你這樣為合理和公平辯論。我們正要製作一個小節目,是關於介紹一些當地小吃的,要跑外景,你願意試一下嗎?”曉玲忙說:“願意,隻要跟電視有關,我就願意。我不怕苦。”“給你一個月試用。”曉玲高興地點了點頭。
這一個月裏,曉玲收集各處小吃的資料,兢兢業業,很快她過了試用期,並繼續主持這個節目。曉玲知道這類節目一般人們都不太願意看,於是她用自己的方式去主持,境頭裏活潑、幽默的語言讓節目的收視率明顯上升,僅僅做了三個多月的時間,曉玲就被調到一個很有影響的談話節目中做主持人,她還積極參與節目的選材。沒過幾年,曉玲就成為了台裏的當家主持人。
而任晶依然是一個播音員,依然在等待著機會,她隻做台裏要求的事,從來也不會去主動創新,所以隻主持著一個關注率不是很好的頻段。
從任晶和曉玲的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機會並不是一定就能被等到,任晶隻是坐等機會,期望天上掉餡餅。而曉玲不斷地實踐、並不斷積累經驗,抓住一切小小的細節為自己創造可能成功、實現夢想的機會。這個故事也說明,一個不懂得發現機會並為自己創造機會的人,隻能在原地打轉,而不能有所建樹。
在同等優勢或者別人比你優勢更強時,有的時候即使你再付出努力也不一定脫穎而出,隻有展現出自己獨特的優勢,才有可能成功,怎樣才能展現呢?那就需要自己去創造機會,這種機會沒有人會給你的。
一個機會可以造就出一個人才,為什麼會有很多人感歎懷才不遇呢?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創造機會,所以他們的才就得不到機會去展示。
我們經常看到采訪成功人士的節目,你會發現,他們的人生充滿著濃厚的傳奇色彩。他們大部分人沒有強硬的後台,沒有很高的學曆,有的甚至白手起家,但是有一點,就是他們都懂得創造機會,懂得怎麼去推銷自己,怎麼去掌控機會。
“前人植樹,後人乘涼。”前人們已經指出了通往成功的道路,那就是創造出來的機會,可以由自己把握,成功的機率會更高。
要敢於亮劍
我們知道,創造機會更容易成功。但是有多少人敢於亮劍,亮出自己的特殊的才能呢?
每當人們遇到嚴峻形勢時,最慣用的做法就是小心謹慎,力求自保。卻不知,創造機會的時機往往就在這個時刻,自保的行為隻能是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了怎樣縮小損失的事情上,而不能考慮到怎樣發揮自己的實力。因此,常常是還沒來得及亮出自己的優勢,就被所遭遇的困境嚇倒了。
膽量是一個人成功必備的素質。任何領域的領袖人物,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優秀的頂尖人物,就是在於他們有膽量麵對所有的風險。當人們都覺得是風險時,也就增加了機會的幾率。
有時,你會請教一些所謂飽經風霜的人,以為可以從他們的身上得到一些經驗。但是人們總是在麵臨新的問題時,往往會回憶起過去自己或者別人的失敗,所以總會對你說一些這不可做那不可做的理由,把你的想法和主意否定掉,也許他們是希望你能少走彎路,但是他們可能忘記了自己當初是怎麼成功的,也許就是敢於冒險,敢於亮出自己的劍。
要知道涼水潑多了,你就會對你的想法和主意持有懷疑態度,甚至產生畏懼的心理。你總是花很多的時間往壞處想,比如不要上當了,不要顯得無經驗,不要說錯話了等等,“不要”是一種消極的目標,當這些“不要”始終在人的腦海裏徘徊時,你真的就有可能會上當、顯得無經驗、會說錯話等。
無論做任何事情,你都會碰到愛唱反調的人來破壞你的理想。而在機會麵前,要敢於亮出自己的本事,勇於冒險求勝,你就能比你想像的做的更好更多。“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機會也是一樣,隻有勇於嚐試,一次次地去叩響機會的大門,你會看道,總有一扇門會為你打開。
創造機會同樣需要勇氣和膽略,敢想多數人不敢想的問題,敢做多數人不敢做的事情。而成功者由於具有超強的成功的欲望,便時時保持著緊張狀態,對於機會是絕不會放過,加上他們長期練就的一身挑戰的勇氣,麵對機遇,他們敢於一博。
諾曼·利爾已經是電視界的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他曾做過推銷皮鞋的工作,但是當時他非常希望能為好萊塢寫作。他嚐試了很多種方法來引起相關人的注意,但都以失敗告終。
他思慮之後,勇敢地用了別人都沒想到的方法來表現自己的才能。他通過各種方式打聽到一位好萊塢知名的喜劇明星的電話。當他撥通電話,聽到是明星本人的聲音時,隻是說:“你一定會喜歡,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笑話。”他也不做自我介紹。接著,他就念了一篇自己寫的滑稽劇,念完時,那位明星已經笑得上氣不接下氣了。
笑完後,明星問他是否從事電視方麵的工作,利爾很勇敢地說:“是的。”明星非常中意這個既能寫出好的喜劇、又有電視工作經驗的人,當即就邀請他為自己的聖誕特別電視節目撰稿。
利爾得到了他第一次的寫作工作。
有膽識,敢於堅持自己的行動和想法,不僅有助於解決問題,也能成為創造機會的新的一種手段。
敢於亮劍,敢於冒風險,平淡的生活就會變成激動人心的探險,這種經曆會不斷地對你提出挑戰,給你創造機會的可能,也會不斷地獎賞你,使你的生活、工作充滿活力。
敢於逆流而上
順應潮流的表現是什麼?
在股市裏,當指數越是走高時,買股票的人就越多。這個現象很奇怪,因為人人都知道要高拋低吸,那為什麼實際中卻是越高越買入呢?就是人們都認為上升成為趨勢,還會再漲,這叫順應潮流,結果最後被套的最慘的就是這些人。
頭些年,有一些小吃,如“久久鴨”、“鴨脖子”等,似乎一夜之間,滿城都是分店,就是因為人們認為這個能掙錢,成本也低,這就是潮流,過了一年,似乎也是在一夜之間,就消失了很多店。
很多時候,順應潮流其實隻是隨波逐流,潮流一旦達到頂端,就開始向深穀滑落。人們隻看到它登頂的時候,卻很少有人能看清它什麼時候開始轉折。
事物從來都是以波浪式前進的,當高峰出現的時候,離穀底也就不遠了,同樣,當穀底出現的時候,高峰也就近在咫尺了。一個潮流來臨時,就會帶來無數五光十色的泡沫,看上去美麗誘人,實際上卻是虛虛實實,難以辨別,風險極大,追趕潮流的人,往往總是看到鼎盛時期的輝煌,並積極參與,當好不容易搭上了車,卻是泡沫破裂空歡喜一場,然後又去追下一個鼎盛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