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發展實踐。堅持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增強理論的說服力、吸引力,增強理論宣講的實際效果。一方麵,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開展“文化下鄉”活動,努力把宣傳黨的科學理論融入到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之中;另一方麵,通過廣泛宣講中央以及省市促進發展、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和成效,讓幹部群眾對黨的科學理論產生共鳴、更加認同。
不斷豐富載體和形式
拓展傳播平台。注重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讓黨的科學理論走進千家萬戶。在報紙上開設了《常州論壇》,在電視上開設了《百科大講堂》,在廣播上開設了《社科知識百家談》,在網絡上開設了“學習型城市網站”和“領導幹部網上學習城”等。此外,還開辦了“手機黨校”,開通了民營企業“網上黨校”。
精心打造品牌。集中力量,精心打造“龍城講壇”這一覆蓋全市的理論宣講品牌。講壇向幹部群眾免費開放,並根據不同人群特點,陸續分設了市民課堂、企業家課堂、幹部課堂、學生課堂和鄉鎮課堂。目前,講壇每年舉辦各類講座50多場,並通過電視、廣播、網絡錄製播放,報紙刊登內容節選等傳播形式,不斷擴大受眾範圍。
注重因材施教。廣泛開展以中心組學習為主要形式的領導幹部教育,以輪訓、冬訓為主要形式的普通黨員教育,以“學習日”活動為主要載體的基層幹部和市民教育,以“創新與發展報告會”為主要載體的企業家教育,以“現代農民教育工程”為主要平台的農村居民教育,以“學習宣傳員”為主要依托的民營企業員工教育,以“新市民學校”為主要基地的外來務工人員教育,努力實現理論武裝工作全覆蓋。
著力健全工作機製
落實責任製度。實行理論宣講目標責任製,對任務進行細化和分解,落實到人,明確進度。堅持一把手負總責、親自抓,分管領導負責具體計劃實施。鼓勵領導幹部“走上講台,宣講理論”,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強化黨委宣傳部門的指導職能,構建組織有力、運轉協調、實力雄厚的“大宣教”格局。
建立反饋機製。加強調查研究,暢通溝通渠道,及時了解理論宣講的進展情況和實際效果。通過定期分析受眾需求,適時調整宣講方案,增強理論宣講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完善考評機製。把理論宣講工作納入各地區、各部門的年度任務考核,並作為對幹部進行獎懲的重要依據。根據形勢發展,調整考核內容,改進考核辦法,堅持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調動各方麵做好理論宣講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來源:《人民日報》2009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