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悅(中共陝西省委常委、陝西省委宣傳部部長)
王蓬不囿於漢中。作家的文學生命是多種因素共同催化的結果,專注,並不意味著地理上抱殘守缺。王蓬所涉獵的,包括了曆史、人文、科學、美學等諸多方麵。這或許是他得以滴水穿石,並不斷超越自我的原因。
陳忠實(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
王蓬近十幾年又潛心於曆史文化研究,由蜀道到絲路而唐蕃古道,碩果累累,不下數百萬字的作品,奠定了學者化作家的基礎,完成了一次升華式的蛻變。
高洪波(中國作協專職副主席,著名詩人、文學評論家)
大作波及戈壁大漠、草原雪域、風土人物、人文地理,是卷大書,需抽出時間靜心閱讀,我曾有草地之行,故對草原卷先行瀏覽,文筆優美,十分傳神,且旅途辛苦,默記於心,進而成文,殊難得。
雷濤(陝西省作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著名作家)
報告文學這種文體離生活和曆史最近,它的高度與深度,其實是人的感悟生活與曆史的高度與深度。作者用超越自我的生命價值,重新丈量和審視曆史,完成的不僅是表達上的意義,而且是在弘揚深刻的曆史與精神的價值。
何宗英(西藏自治區社科院副院長、著名藏學家)
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藏族是祖國56個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員,王蓬先生這部《從長安到拉薩》對於維護祖國版圖的完整和統一,對於提高我們民族凝聚力有十分重要的曆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其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賈平凹(陝西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
要推舉漢代之風,漢代的藝術竟能在原石之上,略鑿一些流利線條,一個石虎石馬之形象就凸現出來,這才是藝術的極致。王蓬近期的一係列作品是朝這個方向在努力並取得顯著成效,陝西的作家應該向他學習,更應該使我效法。
鄧賢(四川省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
王蓬筆下千年曆史與萬裏河山交融縱橫,豐富的知識與優美的文筆融為一體。他屬於那種終身孜孜不倦地熱愛和寫作的學者型作家,讓人敬重。
查舜(寧夏回族自治區文聯副主席,著名回族作家)
王蓬的這部作品給我們的啟示是:對於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人來說,要有比較寬闊的胸懷,才能對各地各民族的人和事毫無偏見,這部書中僅是那些素材的獲得,都不知跑了多少路、翻了多少書,這是那種患得患失的人根本不可能去做的事。
莫伸(陝西省作協副主席,陝西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著名作家)
王蓬這部作品潛在積極的作用,是在學術著作與廣大讀者之間架起橋梁,用優美的文筆,豐富的知識把枯燥的曆史、宗教和民族問題展現出來,清楚明白、雅俗共賞、意義重大、功不可沒。
聶鑫森(湖南省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
這部作品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文化散文或隨筆,而是表現出了王蓬學養上的紮實功力,融實地勘查、史乘考證、文字敘述於一體,浪漫的抒情與嚴謹的辨析,久遠的曆史與親近的現實息息相關,文境、史境互為疊合,搖曳多姿。
趙本夫(江蘇省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
在王蓬的作品中,我感到一種可貴的東西,就是敬畏。對曆史、山川、百姓,對一切應當敬畏的事物。一個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張牙舞爪的人,其實是淺薄的。而一個有著敬畏之心,平靜而憨拙的人,才真正是聰明而有力量的。我深信,王蓬會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