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特殊情況下的說話技巧(3 / 3)

在談判交戰中,表麵裝糊塗,暗中籌劃,蓄而待發,伺機令對方讓步或誘使對方上當,是很有效的厚黑招法。有一次,日本航空公司就引進美製飛機的問題與美國某飛機製造廠商進行談判。為了使日方了解產品的性能,美商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模型、圖表、數據、資料和幻燈片。談判一開始,美方代表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講解,日方隻是埋頭做筆記,一言不發。這樣過了幾天,等進入實質性談判時,日方仍對價格等問題一言不發,美方問道:“你們認為如何?”日方代表迷惘地回答:“我們不明白。”“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美方有些急躁。日方代表仍很有禮貌地作答:“不明白,一切都不明白。”美方代表眼看這項交易將前功盡棄,十分沮喪地說:“那麼,你們希望我們怎麼辦?”日方提出:“你們可以把全部資料再為我們重新解釋一遍嗎?”美方不得已,耐著性子又重複了一遍。這樣反複幾次,結果自然是日本人把價格壓到最低點。其實,美國人就是上了“不明白”的當。

裝作沒聽懂是談判中的一種

技巧,日本人在談判時借此挫其銳氣,使對手筋疲力竭,做出讓步,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5.假裝糊塗,巧妙撒謊

在日常生活中,聰明人在適當的時候應該粉飾真誠,說假話,撒點謊。

在交際場合裝裝糊塗,有時也能避免尷尬,解除窘境。有這麼多好處,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應該以誠待人,應該說真話,這是沒有疑問的,但有時也有必要說點“假話”。這一點人們也多少有了一些認識。不過,通常人們都是認為隻在某些很特別的情況下才需要不說真話,不道實情。

其實,在一般的交際活動中,常有說假話產生好的效果的時候,而且“說謊”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不必隻拘泥於所謂的“真誠”而簡單地說這是騙人。再說,就算是騙人,隻要能產生良好的效果,對聰明人來說,這又算得了什麼呢?

能產生良好交際效果的謊言有時是以裝糊塗的形式出現的。這種裝糊塗的言辭有時能避免或解除尷尬。在同一場合,會帶來相反的效果。

在某個時候說點謊話,能使雙方達到某種“共識”,從而進一步交流。

一天小曹和朋友去拜訪一位教授,那個教授為人嚴肅,平時不苟言笑。坐了半天,除了開頭說了幾句應酬話,剩下的隻是讓人尷尬的沉默。

忽然,小曹的朋友看到教授家養的熱帶魚,其中幾條色彩斑斕,遊起來讓人眼花繚亂。小曹知道這魚的名稱和產地,因為他自己也養了幾條,還很得意地為他的這位朋友介紹過。見他目不轉睛地看,小曹心裏納悶:他又不是沒見過,怎麼這樣?教授見朋友神情專注,就笑著問:“還可以吧?才買的,見過嗎?”小曹剛想開口:“見過,我家也養著幾條呢!”朋友卻搶先說:“還真沒見過。叫什麼名字?明兒我也打算養幾條……”我不解地看看朋友,心想裝什麼糊塗,不是上星期才到我家看過嗎?”

教授一聽,來了興致,神采飛揚,大談了一通養魚經,朋友聽得頻頻點頭。那位教授像是遇到了知音,說說笑笑,如數家珍地給他講每條魚的來曆、名稱、特征,又拉著他到書房看他收集的各類名貴熱帶魚的照片,氣氛頓時活躍起來。他們本來打算坐坐就走,不料教授一再挽留,直到晚飯後才放他們走,臨走時硬塞給小曹的朋友幾尾小魚,一直把他們從七樓送到樓下。

一句假裝糊塗的謊話使教授前後判若兩人,本來幾乎陷入僵局的交談又順利地進行下去了,這都歸功於小曹的朋友的一句謊話。若據實相告,那很可能就會繼續“尷尬”下去的。

一個男大學生愛上了一個女大學生,對女大學生說過一番這樣的話:“我離不開您,您是溫暖著我的太陽,您是照耀著我的月亮,您是為我指引方向的北鬥星,您是為我呼喚早晨的啟明星。”

女大學生聰明,早已聽出這一番表白愛情的極熱烈的話,但自己並不喜歡麵前的小夥子,怎麼辦?如果斷然說“我不喜歡你”,豈不是會使對方陷入尷尬?不置可否,豈不是對對方不負責任?

於是,她就假裝糊塗地說了一句:“真美!您對天文學太有研究了,可我,真對不起,我對天文學一點也不感興趣!”

用假裝糊的方式說謊話要說得漂亮風采,並非易事。為了創造出良好的效果,說謊,就得假裝糊塗,越是裝得像,效果越是好。

同時還要把謊話說得輕快自信,不容置疑,這樣才能以假勝真,巧中取勝。

6.軟硬兩手都要抓

有些情況下要想順利解決問題,隻說軟話不行,隻說硬話也不行,這得軟硬兼施,讓人既心動又有所畏懼,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老陳從湖南山裏出差到武漢,有位年輕同事正準備結婚,想買一台高檔進口彩電,便托老陳幫忙帶回一台大屏幕彩電。

到武漢後,老陳聽說漢正街的貨物美價廉,尤其是小孩子的衣服比商場便宜許多。便想先去逛逛漢正街,給小孫子買幾件衣服,再到商場替同事看電視機。

到了漢正街,老陳發現果然名不虛傳。終於替小孫於選了幾套衣服。付完錢老陳正準備走,忽然發現錢包不翼而飛了。這下老陳可著急了,包裏有同事的幾千元錢!明明剛才付款時才拿出來的,怎麼可能一下子就不見了?剛才旁邊也沒什麼人……隻有賣衣服的姑娘和自己兩人。老陳思考,十有八九是賣衣服的姑娘隨手把錢包塞進了衣服堆裏。

老陳問姑娘:“小同誌,看見我的錢包沒有?”

姑娘一聽,翻了臉:“喚,你是說我拿了?那你去叫警察呀!”

老陳一聽,姑娘的口氣不對,自己並沒有說她拿了,隻是詢問一下,她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

老陳明白,自己隻有一個人,一旦離開小攤,贓物轉移,那就在沒希望了。如果和她來“硬”的,隻會把關係弄僵。於是,他決定來“軟”的,他笑了笑說:“我也沒說是你拿了……是不是忙中出錯,混到衣服堆裏去了。”這話很有分寸,給姑娘下台準備了台階。

這時來人買東西,打斷了說話。他擺出了“持久戰”的架式,盯著貨攤。姑娘顯得有些心神不安。

等貨攤又隻剩他倆時,他壓低聲音悄悄地說:“姑娘,我一下子照顧了你五六十元的生意,你怎麼能這樣對待我呢?我看你年紀輕輕的,在這個熱鬧街道擺攤,一個月收入幾百上千,信譽要緊呐!”這話有懇求、有開導、還有暗示,說得姑娘低下了頭,顯然在進行思想鬥爭。

他繼續道:“這錢是小青年托我帶結婚用的東西。要是丟了,我一個工薪階層,哪裏賠得起呀?我這一大把年紀了,還出這種事,叫我怎麼有臉回去見人啦!姑娘,你就替我仔細找找吧。”

姑娘終於經不住他的懇求,說:“我給你找找看。”

他說:“我知道你會幫助我的。”

果然,姑娘就坡下驢,翻了一陣子,在衣服堆裏“找”出了錢包,羞答答地送給了他。

軟硬兼施是口才藝術中顛撲不破的真理。上述案例中,老陳一看“硬”的不行,馬上改變戰術,以軟求勝。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國,老陳柔言慢語,不但使錢失而複得,而且挽救了一個幾乎淪為小偷的女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