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賈誼:文采斐然,英氣勃勃(1 / 2)

賈誼(公元前200~前168年),西漢時期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由於當過長沙王太傅,故世稱賈太傅、賈生、賈長沙。西漢初年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他的文章和詩被人們稱頌,其中有的留傳至今;他極力提倡孔子的倫理思想和社會觀念;他最著名的《過秦論》論述了秦朝的缺點。因此,他被人列為儒家。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辭賦兩類。其中《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在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辭賦以《吊屈原賦》、《服鳥鳥賦》最著名。

少年有為,破格提拔

賈誼從小就刻苦學習,博覽群書,先秦諸子百家的書籍無所不讀。少年時,他就跟著荀況的弟子、秦朝的博士張蒼學習《春秋左氏傳》,後來還作過《左傳》的注釋。他對道家的學說也有研究,青少年時期寫過《道德論》、《道術》等。他酷愛文學,尤其喜愛戰國末期的偉大詩人屈原的著作。漢高後呂雉五年(公元前183年),賈誼十八歲,因能誦《詩經》、《尚書》和撰著文章而聞名於河南郡。

當時的河南郡守吳公(後為漢朝廷尉),是原來秦朝名相李斯的同鄉,又是李斯的學生。吳公了解到賈誼是一個學問淵博的優秀人才,對他非常器重,把他召到自己的門下,十分寵愛。吳公很有學問,賈誼在他門下學習,受到很大的教益。吳公治理河南郡成績卓著,社會十分安定,被評定為天下第一。

漢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吳公被征召到中央政府,任命為廷尉(最高司法長官)。吳公沒有忘記他的得意門生,就向漢文帝劉恒推薦說:“賈誼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是個年輕有為的人才。”漢文帝就把賈誼召到宮殿,任命為博士。從此,賈誼步入了政治活動的舞台。當時賈誼才二十一歲,在當時所有的博士中,他是最年輕的。

每次文帝下令讓博士們討論一些問題,那些年長的老先生們都無話可說,而賈誼卻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覺得他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博士們都認為賈誼才能傑出,無與倫比。漢文帝也非常喜歡他,對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內就升任太中大夫。

年輕有為,反被疏遠

賈誼認為從西漢建立到漢文帝時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應該改正曆法、變易服色、訂立製度、決定官名、振興禮樂的時候,於是他草擬了各種儀法,崇尚黃色,遵用五行之說,創設官名,完全改變了秦朝的舊法。漢文帝剛剛即位,謙虛退讓而來不及實行。但此後各項法令的更改,以及諸侯必須到封地去上任等事,這都是賈誼的主張。漢文帝看到賈誼是一個很有見識、年輕有為的人,對他十分賞識。但也正是由於賈誼這些建議得罪了功臣元老們。

於是當漢文帝和大臣們商議,想提拔賈誼擔任公卿之職,而絳侯周勃、灌嬰、東陽侯、馮敬這些人因嫉妒他,就一起誹謗賈誼說:“這個洛陽人,年紀輕而學識淺,隻想獨攬大權,把政事弄得一團糟。”此後,漢文帝開始疏遠賈誼,不再采納他的意見。就這樣,外有大臣攻擊,內有文帝的寵臣佞幸鄧通進讒,內外夾攻,使賈誼不但不能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負,而且連在西漢朝廷中的立足之地也沒有了。其結果是,賈誼被貶出京師,到長沙國去當長沙王的太傅。

賈誼向文帝告辭之後,前往長沙赴任,因為被貶至此,內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時候,寫下一篇《吊屈原賦》。賈誼在擔任長沙王太傅的第三年,一次有一隻鴞鳥飛進他的住宅,停在了座位旁邊。楚國人把鴞叫作“服鳥(fú,古書上說的像貓頭鷹一類的鳥)”,乃不祥鳥。賈誼原來就是因被貶來到長沙,而長沙又地勢低窪,氣候潮濕,所以自認為壽命不長,悲痛傷感,於是寫了一篇《服鳥鳥賦》來自我安慰。

居安思危,切中時弊

漢文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73年),文帝想念賈誼,又把他從長沙召回長安。賈誼前去拜見皇帝,當時漢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因文帝有感於鬼神之事,就向賈誼詢問鬼神的本原。賈誼也就乘機周詳地講述了所以會有鬼神之事的種種情形。到半夜時分,文帝已聽得很入神,不知不覺地在座席上總往賈誼身邊移動。聽完之後,文帝慨歎道:“我好長時間沒見賈誼了,自認為能超過他,現在看來還是不如他。”

賈誼這次回到長安,朝廷上人事已有很大變化,原來曾壓製過賈誼的灌嬰已死,周勃在遭冤獄被赦免後回到絳縣封地,不再過問朝中政事。但是,文帝還是沒有對賈誼委以重任,隻是把他分派到梁懷王那裏去當太傅。其原因,還是由於鄧通這樣小人仍在文帝身邊,賈誼又多次得罪過這個文帝的寵臣,這就成了賈誼施展其政治抱負的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

過了不久,文帝任命賈誼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是漢文帝的小兒子,受文帝寵愛,又喜歡讀書,因此讓賈誼當他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