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夢龍(公元1574~1646年),字猶龍,又字子猶,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顧曲散人、吳下詞奴、姑蘇詞奴、前周柱史等。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明代文學家、戲曲家。他的作品比較強調感情和行為,最有名的作品為《古今小說》和“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與淩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三言二拍”,是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典代表。馮夢龍以其對小說、戲曲、民歌、笑話等通俗文學的創作、搜集、整理、編輯,為我國文學做出了獨異的貢獻。
少年博學,為人曠達
明朝萬曆二年(公元1574年),馮夢龍出生於名門世家之中。其兄馮夢桂,善畫。弟馮夢熊,太學生,曾從馮夢龍治《春秋》,有詩傳世。他們兄弟三人並稱“吳下三馮”。
馮夢龍少年時即有才情,博學多識,為同輩所欽服。為人曠達,治學不拘一格,行動也每每不受名教束縛。從小好讀書,他的童年和青年時代與封建社會的許多讀書人一樣,把主要精力放在誦讀經史以應科舉上。他曾在《麟經指月》一書的《發凡》中回憶道:“不佞童年受經,逢人問道,四方之秘複,盡得疏觀;廿載之苦心,亦多研悟。”他的忘年交王挺則說他:“上下數千年,瀾翻廿一史。”
科舉屢不中,逍遙豔冶場
他曾與文震孟、姚希孟、錢謙益等結社作文。在嘉定侯氏西堂讀書時,與侯峒曾兄弟及其他名士,卷帙(zhì,書畫外麵包著的布套)過從,文章往還。熊廷弼督學南京時,曾把馮夢龍視為雋才宿學,予以甄拔。但他自早年進學之後,屢考科舉不中,曾以坐館教書為生。萬曆末年,馮夢龍應麻城田姓邀請,去講授《春秋》。
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馮夢龍宦遊在外,次年因言論得罪上司,歸居鄉裏。天啟六年,閹黨逮捕周順昌,馮夢龍也在被迫害之列。後來,馮夢龍在家中著書。因熱戀一個叫侯慧卿的歌妓,對蘇州的茶坊酒樓下層生活頻繁接觸,這為他熟悉民間文學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侯慧卿是當時蘇州一位色藝雙全的名妓。在為侯慧卿所作的《端二憶別》中,馮夢龍這樣寫道:“情深分淺,攀不上嬌嬌美眷”,“謝家園,桃花人麵,教我詩向阿誰傳?”“嬌嬌美眷”、“桃花人麵”等形容侯慧卿的美貌。
與馮夢龍交往的歌女甚多,為何他獨獨對侯慧卿情有獨鍾?這是因為馮夢龍非常佩服侯慧卿的見識。從《山歌》附記中可以看出,馮夢龍對侯慧卿欣賞久矣,讚賞不已。
馮夢龍對侯慧卿的感情非常真摯深沉,失戀後寫了大量思念她的詩歌和散曲。《掛枝兒·卷二·感恩》篇附記雲:“餘有憶侯慧卿詩三十首,末一章雲:‘詩狂酒癖總休論,病裏時時晝掩門。最是一生淒絕處,鴛鴦塚家欲招魂。’”從這些記載來看,馮夢龍失侯慧卿之後,曾大病一場,閉門謝客,專門創作情詞。這段戀情改變了馮夢龍的生活習慣和人生態度,風流放誕的他從此再也不上青樓妓院了。
相對而言,侯慧卿對馮夢龍的感情似乎要淡一些,因而馮夢龍才有“單相思萬萬不值半文錢”的感受。當然,這並不是說侯慧卿對馮夢龍毫無好感。侯慧卿從良的前一天還專門請馮夢龍來,與之話別,由此可見馮夢龍在她的心中還是有分量的,這在他的散曲《端二憶別序》中有明確記載。
戀愛悲劇,抱憾終生
既然馮夢龍與侯慧卿郎情妾意,侯慧卿為何要離開馮夢龍呢?
馮夢龍所作的散曲《端二憶別序》雲:“五月端二日,即去年失侯慧卿之日也。日遠日疏,即欲如去年之別亦不可得。傷心哉!”從馮夢龍對侯慧卿從良之前與他話別的反應來看,分別的場麵肯定是非常淒涼、悲切的。馮夢龍未能娶侯慧卿,主要是經濟條件所限。晚明時期,一個名妓的身價,少則幾百兩銀子,多則上千兩銀子。這種身價非富商、高官負擔不起。馮夢龍當時既非富商,也未做官,他根本沒有經濟能力來為侯慧卿贖身。《怨離詞》中將此事說得很明白:“謾道書中自有千鍾粟,比著商人終是賒(shé,賒欠)。”感歎文人的貧寒,商人的富裕,顯然是因為侯慧卿嫁給了有錢的商人,放棄了貧寒的他。妓女從良無可厚非,嫁商人還是嫁文人,她有權選擇。但讀馮夢龍的散曲,了解了馮夢龍失戀後痛不欲生的情境、一往情深的思念,不禁讓人同情馮夢龍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