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社會管理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社會管理
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
紮紮實實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係
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出席習近平主持本報北京2月19日電(記者李章軍)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開班式19日上午在中央黨校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麵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總目標,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的總要求,以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突出問題為突破口,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製、能力建設,維護人民群眾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持社會良好秩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係,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出席開班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習近平主持。
胡錦濤在講話中指出,中央舉辦這次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目的是正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針對當前社會管理中的突出問題,著重研究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思路和舉措,為促進社會和諧、實現“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凝聚強大力量。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的必然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對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胡錦濤強調,社會管理是人類社會必不可少的一項管理活動。在我們這樣一個有13億人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國家,社會管理任務更為艱巨繁重。我們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根本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社會管理的基本任務包括協調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為、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正、應對社會風險、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麵。做好社會管理工作,促進社會和諧,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條件。
胡錦濤強調,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社會管理,為形成和發展適應我國國情的社會管理製度進行了長期探索和實踐,取得了重大成績,積累了寶貴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根據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我們不斷就加強和改進社會管理製定方針政策、作出工作部署,有力推進了社會管理改革創新。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我國建立了社會管理工作領導體係,構建了社會管理組織網絡,製定了社會管理基本法律法規,初步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我國社會管理與我國國情和社會主義製度總體上是適應的,我國社會大局穩定,社會形勢總的是好的。
胡錦濤指出,當前我國既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又處於社會矛盾凸顯期,社會管理領域存在的問題還不少。從總體上看,我國社會管理領域存在的問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階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經過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建設和發展,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這為我們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解決社會管理領域存在的問題打下了重要物質基礎。同時,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我們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的物質基礎還比較薄弱。解決社會管理領域存在的問題既要增強緊迫感、又要長期努力,加強實踐探索和工作落實,深化認識,總結經驗,把握規律,開拓創新,全麵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胡錦濤強調,社會管理,說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涉及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切實貫徹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要堅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群眾開創新形勢下社會管理新局麵。要堅持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以人民群眾期盼為念,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
胡錦濤就當前要重點抓好的工作提出8點意見。第一,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社會管理格局,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強化政府社會管理職能,強化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加強自身建設、增強服務社會能力,支持人民團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發揮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第二,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製,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製、訴求表達機製、矛盾調處機製、權益保障機製,統籌協調各方麵利益關係,加強社會矛盾源頭治理,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第三,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務,建立覆蓋全國人口的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建立健全實有人口動態管理機製,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務政策。第四,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係,把人力、財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層,努力夯實基層組織、壯大基層力量、整合基層資源、強化基礎工作,強化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健全新型社區管理和服務體製。第五,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公共安全體係,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製,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監管體製,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係,完善應急管理體製。第六,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非公有製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管理,明確非公有製經濟組織管理和服務員工的社會責任,推動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第七,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信息網絡管理,提高對虛擬社會的管理水平,健全網上輿論引導機製。第八,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設,持之以恒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增強全社會的法製意識,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增強社會誠信。
胡錦濤指出,社會管理要搞好,必須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製度安排,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堅持優先發展教育,著力抓好就業這個民生之本,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係建設,加快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係建設,繼續推進扶貧開發,發展婦女兒童事業,培育壯大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健全殘疾人服務體係,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
胡錦濤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大意義,統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把社會管理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社會管理規律,加強調查研究,加強政策製定,加強工作部署,加強任務落實,不斷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不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努力為“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為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創造更加良好的社會條件。
習近平在主持開班式時指出,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明確提出了新形勢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做好群眾工作的總體思路和重點任務。講話高屋建瓴、內涵豐富,具有很強的思想性、針對性、指導性,對進一步統一全黨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係、實現“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用講話精神指導辦好研討班,推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做好群眾工作的實踐。
王剛、王樂泉、王兆國、王岐山、回良玉、劉淇、劉雲山、劉延東、李源潮、汪洋、張高麗、張德江、俞正聲、徐才厚、郭伯雄、薄熙來、何勇、令計劃、王滬寧、梁光烈、戴秉國出席開班式。
參加這次研討班的有各省區市、中央和國家機關以及軍隊各大單位主要負責同誌。中央和國家機關副部級單位主要負責同誌,中央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金融機構和高等學校主要負責同誌,列席了開班式。
(來源:《人民日報》2011年2月20日第1版)
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結業式上強調
群眾工作是社會管理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工作
本報北京2月23日電(記者李章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黨校校長習近平23日上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結業式上作總結講話。他強調,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要同做好群眾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深入研究形勢和任務的發展變化對群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積極探索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的新途徑新辦法,把群眾工作貫穿到社會管理各個方麵、各個環節,從源頭上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
這次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於2月19日至23日在中央黨校舉辦。習近平指出,幾天來研討班學員認真學習領會胡錦濤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誌重要講話精神,圍繞新形勢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這個重大課題,聯係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實際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交流,開闊了視野,統一了思想,深化了對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深化了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係的認識,深化了對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重點任務的認識,深化了對加強社會管理必須創新體製機製和方法手段的認識,取得了豐碩的學習研討成果。
習近平強調,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進步,離不開人民的創造力量;黨的全部執政活動,離不開強有力的群眾工作。社會管理主要是對人的服務和管理,說到底是做群眾的工作。一切社會管理部門都是為群眾服務的部門,一切社會管理工作都是為群眾謀利益的工作,一切社會管理過程都是做群眾工作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群眾工作是社會管理的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工作。
習近平強調,在不同曆史時期和不同發展階段,群眾工作會有不同的具體特點。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群眾工作對象更加多樣化,群眾工作內容更加豐富,群眾工作環境越來越複雜,群眾工作組織網絡需要進一步健全。這就要求我們把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增強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習近平指出,做好群眾工作必須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努力解決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問題,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紮紮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時時處處、切切實實關心群眾生活,緊抓民生之本、解決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憂,這是密切黨群關係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