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購烤箱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功能
一、留意加熱方式。購買有上、下火的,既能單獨開,也能同時開,特別是可以單獨加熱的,一般家庭就基本夠用了。
二、時間設置。一般烤箱都有0~60分鍾可調擋,有的還有始終加熱擋。
三、溫度控製。家用烤箱溫度基本控製在100~250℃可調,有的還有40~100℃的低溫擋。如果你的烤箱為華氏計量溫度,可以運用下列公式換算攝氏溫度:攝氏溫度=(華氏溫度-32)×5÷9
四、烤箱容積。家用烤箱一般沒有必要買數千元的大烤箱,幾百元錢的,容積在13升以上的就足夠應付家用了。
此外,有些烤箱帶有旋轉叉架,可以烤整雞,有的烤箱下麵有旋轉托盤,這些不是必備功能,可根據個人需求選擇。
看好功能後,再注意一下烤箱的外觀。應該密封良好,這樣可減少熱量散失。開門大多是從上往下開,不能太緊,以免太熱的時候用力打開導致燙傷,也不能太鬆,以免掉下來玻璃門破損。有些烤箱底部活動可拆卸,便於清理油漬和碎渣。烤箱的功率多數為1000~2000瓦,但是烤箱工作時不是始終通電,所以大功率烤箱不一定比小功率烤箱更費電。除了要考慮耗電量之外,還要選擇合適的插座。選擇顏色時,烤箱的外表最好不要太淺,否則被油汙弄髒後很難看,選購不帶複雜花樣、設計和顏色簡單的較合適。因為與烤箱相配的烤盤、烤網等配件不是很容易買到,所以驗貨時一定要檢查清楚。
首次使用烤箱前的注意事項
一、烤箱在首次使用前,要用紙巾將電加熱管上的油擦掉。否則加熱後,會有黑煙冒出。
二、使用烤箱前,要先高溫空烤一次,以排出新烤箱的加熱異味。使用前先以幹淨濕布將烤箱內外擦拭一遍,將烤箱門半開後,即將上下火全開,溫度調至最高溫(250℃)空烤15分鍾。因為此過程中會有一些異味甚至白煙自烤箱中散發出(屬正常現象),所以室內要保持空氣暢通,15分鍾後可將烤箱門全開以加速散熱,之後便可依照一般程序使用。小烤箱則隻需將內外擦拭幹淨,開烤箱門預熱(同樣會有煙或異味散出),直到冒煙時關閉電源即可。
三、避免燙傷。正在加熱中的烤箱除了內部的高溫,外殼以及玻璃門也很燙,所以在開啟或關閉烤箱門時,最好戴上隔熱手套,以免燙傷。
使用烤箱的技巧
一、預熱。用烤箱做菜,很多時候需先預熱至指定溫度,才能符合食譜上的烘烤時間,尤其是做甜點,預熱就更加必要。預熱的方法是在食材沒放進烤箱之前,就要打開開關,將烤箱加熱,通常預熱四五分鍾,也可以觀察加熱管,由紅變黑了,就說明預熱完成,這時再放入需要烤製或烘焙的食材。預熱時間不要太長,若烤箱預熱空烤太久,有可能影響烤箱的使用壽命。
二、食物放置。用小烤箱烤製,基本上隻要把食材放進去就可以了,但中型烤箱通常含有上、中、下三層高度可供選擇,隻要食譜上未特別注明上下火溫度的,將烤盤置於中層即可;若上火溫度高而下火溫度低時,除非烤箱的上下火可單獨調溫,不然此時通常都是將上下火溫度相加除以2,然後將烤盤置於上層即可,但仍需隨時留意食材表麵是否過焦。放任何食材時都不要碰到加熱管,也要防止油、麵糊等滴到加熱管上,否則油渣會烤成炭附著在加熱管上,難於清洗,也影響加熱效率。
三、食材厚度要均勻。比如肉片、土豆片等,最好是切成均勻的厚度,放入烤箱烘烤才能同時完全熟透,而不會發生有的食材熟了,有的還半生不熟需再回烤的情況。
四、選擇正確的容器。和微波爐一樣,必須是可耐高溫的瓷器、玻璃、烤盤、特殊紙製器皿等,才能放入烤箱。像漆器、塑膠、一般紙類容器,都不可放入烤箱。
五、避免食物烤焦、粘黏。烘烤時,在食物表麵遮一層錫紙能有效防止表麵烤焦,同時還不影響烤熟。烘烤一些帶有醬汁、奶酪,或像魚肉、牛肉等本身會因加熱而滲出油脂的食材,可先用錫紙包好再放入烤箱中烤,能防止表麵烤焦,避免油汽化之後冷凝在烤箱內壁,還可以避免油脂滴入烤箱底盤,或者粘在烤盤、網架上,更方便清理烤箱。此外,在製作一些因烘烤而會失去本身水分的食材時,如香菇,為了保存食材本身的水分,可用錫紙包裹好再烘烤,這樣不會失去食材的鮮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