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居室養花入門(上)(1 / 3)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利用綠色植物進行居室綠化及裝飾已成為一種時尚。居室內裝點花卉,不僅能美化居家環境,而且對居室環境的淨化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科學家們發現,常青的觀葉植物以及綠色開花植物中,很多都有消除建築物內有毒化學物質的作用,植物不光是靠葉子吸取有毒物質,植物的根以及土壤裏的細菌在清除有害物方麵都功不可沒。

為居室選擇花卉要注意以下幾點:

忌香。一些花草香味過於濃烈,會讓人難受,甚至產生不良反應。如夜來香、鬱金香、五色梅等。

忌敏。一些花卉,會讓人產生過敏反應。像月季、玉丁香、五色梅、洋繡球、天竺葵、紫荊花等,人碰觸撫摸它們,往往會引起皮膚過敏,甚至出現紅疹,奇癢難忍。

忌毒。有的觀賞花草帶有毒性,擺放應注意。如含羞草、一品紅、夾竹桃、黃杜鵑和狀元紅等。

忌傷害。比如仙人掌類的植物有尖刺,有兒童的家庭、或者兒童房盡量不要擺放。另外為了安全,兒童房裏的植物不要太高大,不要選擇穩定性差的花盆架,以免對兒童造成傷害。

第一部分 花卉的生長環境

光照

光照是保證花卉健康生長的重要因素。光對於花卉的生長發育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主要表現在光質、光照強度和光周期三個方麵。

光照強度

光照強度是指單位麵積上接受的可見光的能量。一年中以夏季晴天中午光照強度最大,冬季最弱;而一天中以中午光照強度最大,早晚最弱。在通常情況下光照充足,光合作用旺盛,積累的有機營養物質就多,植物生長健壯,著生花蕾多,開花良好。但不同的花卉對光照強度的適應性不同。喜光的花卉,在光線較強的條件下才能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而一些耐陰的花卉,在光線弱的環境中也能進行光合作用。

光周期

光周期意為晝夜日照相對長度的變化。光周期對於花卉開花的影響稱為光周期現象。花卉開花要求一定的日照長度,而根據不同花卉對晝夜日照長度要求的不同,可以將花卉分為以下三類:

(1)長日照花卉:每天日照時間需要在12小時以上才能形成花芽的花卉。

(2)短日照花卉:每天日照時間少於12小時才能形成花芽的花卉。

(3)中日照花卉:花芽的形成對日照時間長短要求不嚴格的花卉。

如何調節光照?

要使花卉枝繁葉茂,一年四季都要根據花卉對於光照的要求適時調整光照。一般家庭常用的調光方法有:

(1)合理安排盆花的擺放位置:在生長季節裏可以將所養的各種花木分層次擺放在室外通風處,將喜陽光的高大花木放在向陽處,在這些花木前麵,放些較矮小的喜光花木,在高大花木後麵,放置一些喜陰花木,如杜鵑、山茶等。

(2)遮陰:進入夏季後,應及時將喜陰花木移到蔭棚下或者樹蔭下,防止強光暴曬。對於君子蘭、山茶、杜鵑、蘭花等特別害怕烈日的花卉,夏季一定要注意遮陰或放室內光線充足處,春、秋放在室外遮陰下養護,冬季放入室內光線充足處過冬。

(3)調節光周期:也就是調節光照的時間長短,主要采用加光和遮光兩種方法。

室內盆栽養殖注意事項

居室內養殖的盆栽要充分考慮植物的向陽性。接近窗口,采光較好的盆栽應隔一段時間旋轉一下。缺乏陽光的盆栽應記得抱出去曬曬太陽或是利用人工照明燈具或燈泡為其提供光源。

深夜綻放的絢爛——曇花

並非所有的花朵都是在陽光普照下綻放的,曇花便是花卉中的另類,它的花大而美麗,但白天不開花,要在晚上八九點鍾以後才開,通常花開3~4小時即謝,時間非常短暫,故人們常用“曇花一現”來形容出現不久頃刻消逝的美好事物。

水分

水分是花卉生存繁衍的重要因素。水分主要是以土壤含水量和空氣濕度兩種形式作用於花卉。

水分對花卉生長發育有什麼影響?

水是花卉生存的必要條件,在花卉一生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影響極大。水分過多,植株徒長、爛根並抑製花芽分化,甚至死亡;嚴重缺水,又易造成植株枯萎,甚至幹枯死亡。

花卉品種不同,需水量各異,即使是同一種花卉,不同生長發育期需水量也不盡相同。按照花卉對水分需求的不同,大體上可將花卉分為以下5類:

(1)水生花卉:如荷花、睡蓮、鳳眼蓮等,這類花卉需要生活在水中。